[发明专利]一种薄壁零件的内撑装置及内撑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0589.8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1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前成;熊珍琦;高永卓;刘洋;韩维群;刘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吴华杰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零件 装置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零件的内撑装置及内撑加工方法,属于磨削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薄壁零件无内撑导致作业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内撑组件和楔形推块,所述内撑组件包括多个内撑滑块,多个所述内撑滑块的第一侧壁面用于接触薄壁零件的内侧壁,多个所述内撑滑块的第二侧壁面形成推块区域,所述楔形推块的一端能够进入或远离所述推块区域,使得所述内撑滑块沿垂直于所述楔形推块的行进方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块区域的中心。本发明通过内撑装置对薄壁零件进行内撑,适合自动化作业,提高了薄壁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零件的内撑装置及内撑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磨削作为一种常用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多种制造行业中。薄壁零件由于其壁薄刚度低、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在打磨时不易装夹、易产生形变,难以控制精度,因此国内壁薄零件磨削主要依赖于人工,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由于磨削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并且对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国内人力成本不断增加,技术工人难以培养等诸多现状,面向该类型零件的自动化磨削需求越来越多。这时就需要一种内撑工装,使薄壁零件的定位支撑稳定、精确,并且能适应自动化加工设备的加工范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薄壁零件的内撑装置及内撑加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薄壁零件无内撑导致作业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零件的内撑装置,包括内撑组件和楔形推块,所述内撑组件包括多个内撑滑块,多个所述内撑滑块的第一侧壁面用于接触薄壁零件的内侧壁,多个所述内撑滑块的第二侧壁面形成推块区域,所述楔形推块的一端能够进入或远离所述推块区域,使得所述内撑滑块沿垂直于所述楔形推块的行进方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块区域的中心。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内撑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上内撑组件和下内撑组件,所述上内撑组件和所述下内撑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包括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所述第一上盖板和所述第二上盖板对称设于所述上内撑组件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盖板的中间设有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一条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内撑组件包括多个上内撑滑块,所述上内撑滑块的上下两侧面对称设有上条形凸起,所述上条形凸起与所述第一条形孔配合并在其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内撑滑块上设有上条形通孔,所述上条形通孔与所述上条形凸起共线,且位于所述上条形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二侧壁面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内撑组件还包括多个上定位压紧销和多个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设于所述上条形通孔内,所述上定位压紧销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定位压紧销穿过所述上条形通孔,并与所述上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上条形通孔靠近第二侧壁面的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上内撑组件和下内撑组件配合的上气缸和下气缸,所述楔形推块包括上楔形推块和下楔形推块,所述上气缸与所述上楔形推块连接,所述下气缸与所述下楔形推块连接。
一种薄壁零件的内撑加工方法,采用上述的薄壁零件的内撑装置,步骤包括:
步骤1:将待加工的薄壁零件安放到上内撑滑块和下内撑滑块外侧,同时启动上气缸和下气缸使气缸推杆伸出,推动上楔形推块和下楔形推块分别撑开上内撑滑块和下内撑滑块,固定压紧待加工薄壁零件;
步骤2:启动转台,将待加工薄壁零件处于第一加工位置,启动自动磨削加工设备,完成第一加工位置的加工,然后转台工作,旋转待加工薄壁零件的位置,直至完成所有加工位置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05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