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微气象监测数据的标准化转换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1542.3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3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皮新宇;冯文卿;欧阳亿;何立夫;罗晶;曹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5 | 分类号: | G06F16/215;G06F16/23;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气象 监测 数据 标准化 转换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力微气象监测数据的标准化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气象数据进行非标准值检测;
基于反距离权重IDW算法替换气象数据非标准值中的异常值;
重新对气象数据进行非标准值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能被替换的异常数据;
如果存在能被替换的异常数据,则返回基于反距离权重IDW算法替换气象数据非标准值中的异常值的步骤;
如果不存在能被替换的异常数据,则完成气象数据的标准化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气象数据进行非标准值检测包括:
检测数据缺失值;
检测站台数据;
检测气候界限值;
检测内部一致性;
检测空间一致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数据缺失值包括:
将气象数据与完整站台数据进行对比,以判断缺失站台位置;
用定义的标记字段对缺失数据进行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站台数据包括:
判断各站台的站台编号是否存在异常;
判断站台的实际经纬度与站台表中的经纬度是否存在差异;
判断同一时刻下不同位置的站台资料上传时间是否存在差异;
判断不同时刻下各站台自身地理信息是否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气候界限值包括:
根据常规气候要素允许范围对要素值进行判断;
将超出气候界限值或允许范围的数据标记为错误数据;
其中,所述常规气候要素允许范围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
气温的允许范围为-75℃至80℃;
相对湿度的允许范围为0至100%;
小时降雨量的允许范围为0至75mm;
风速的允许范围为0至75m/s;
风向的允许范围为0至3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内部一致性包括:
对固定测站不同要素或项目之间是否符合物理联系进行检测;
若不符合,则物理联系中的至少一个要素或项目为错误值:
所述物理联系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日最低气压≤当日各时气压≤日最高气压;
日最低气温≤当日各时气温≤日最高气温;
日地面最低温度≤当日各时地面温度≤日地面最高温度;
10分钟平均风速≤日最大风速;
总云量≥低云量;
极大风速≥最大风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空间一致性包括:
判断被检站数据与选取的N个邻近站数据的平均值之差值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
利用Madsen-Allerupt方法对周围多个邻近站同一时刻的要素观测值进行由小到大排序,利用排序后的1/4、2/4、3/4分位值,计算统计量Tit:
Tit=(xit-qt,2/4)/(qt,3/4-qt,1/4)
其中,xit为被检站t时刻的要素观测值,qt,1/4、qt,2/4、qt,3/4为邻近站t时刻该要素观测值进行由小到大排序后的1/4、2/4、3/4分位值,当|Tit|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认为被检站t时刻该要素观测值异常;
由N个邻近站要素值形成数据序列,计算序列的最大值VALUEMAX和最小值VALUE_MIN,当被检站数据R不符合以下公式且N≥3时,认为被检数据异常:
al×VALUE_MAX≥R≥a2×VALUE_MIN(al1,a21)
其中a1和a2是经验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15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结复合主相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多元化功能床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