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管电熔接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2093.4 | 申请日: | 202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俞燕萍;崔高宇;张燕超;张怡;郑凯;任毅;吕圆;范高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彦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 熔接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管电熔接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可拆卸式套设在两段PE管上的导轨组件和检测组件。利用该装置检测熔接焊缝使,先将两个导轨组件分别卡设在连接套管两端的PE管上,链轮与对应的链条啮合,限位块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限位槽中。然后开启第一电机,驱动丝杠转动,滑块、连接杆和调节杆沿导向杆移动,带动相控阵检测探头从连接套管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对一部分熔接焊缝完成无损检测。然后同时开启两个第二电机,驱动对应链轮转动,带动检测组件绕PE管过一定角度。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检测组件绕PE管转动一周,完成接头处的整个熔接焊缝的检测。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人力成本,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E管电熔接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管电熔接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两段PE管的接头上套设连接套管,并且在接头的外壁和套管之间铺设电阻丝,然后对电阻丝通电加热使接头和套管接触部分熔融成整体,实现两个PE管连接。
PE管的焊缝连接处是否存在渗漏现象,电熔接头的质量是否良好,常采用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使相控阵探头紧贴连接套管来回移动,对连接处进行360度扫描,通过查看焊缝处回波高低确认接头电熔连接质量的好坏。
现有技术中为检测人员手持相控阵无损检测设备沿套管表面来回扫描进行检测,操作麻烦,人力成本大;且人为操作误差较大,相控阵探头对套管表面的压力不恒定,导致回波差异大,检测结构精准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管电熔接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人员手持相控阵无损检测设备沿套管表面来回扫描进行检测,操作麻烦,人力成本大;且人为操作误差较大,相控阵探头对套管表面的压力不恒定,导致回波差异大,检测结构精准度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PE管电熔接头检测装置,包括可拆卸式套设在两段PE管上的导轨组件和检测组件;
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第一支架,两个第一支架的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两个第一支架包覆在PE管上后通过连接组件将其固定为一体结构,整体成圆环结构,且与PE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弧形底板和设置底板两侧的立板,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铺设有链条;立板的内侧向内凹陷形成环形限位槽,成环形限位槽与PE管同轴设置;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丝杠、滑块、相控阵检测探头和两个第二支架,每个第二支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和第二电机,限位块的两端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限位槽中,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有链轮,链轮与对应的链条啮合;
所述丝杠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架上,第二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与PE管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支架之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与丝杠平行设置,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和光孔,滑块通过螺纹孔和光孔分别套设在对应的丝杠和导向杆上,滑块上设置有连接杆,相控阵检测探头设置连接杆上。
利用该装置检测熔接焊缝使,先将两个导轨组件分别卡设在连接套管两端的PE管上,链轮与对应的链条啮合,限位块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限位槽中,再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支架与PE管固定连接。然后开启第一电机,驱动丝杠转动,则滑块、连接杆和调节杆沿导向杆移动,带动相控阵检测探头从连接套管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对一部分熔接焊缝完成无损检测。然后同时开启两个第二电机,驱动对应链轮转动,带动检测组件绕PE管过一定角度,再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反向转动,驱动丝杠转动,带动相控阵检测探头从连接套管另一端移动到一端,再一次对一部分熔接焊缝完成无损检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检测组件绕PE管转动一周,完成接头处的整个熔接焊缝的检测。
本发明通过设计该检测装置代替人工操作,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人力成本,检测效率大大提高,且相控阵探头与连接套管表面始终接触,压力恒定,则检测结构精准度差检测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异性结合环丙沙星的核酸适配体及其用途
- 下一篇: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