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缆脱落监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2659.3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4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潘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H04L67/12;H04L6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明晖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漏缆脱落监测方法及系统,其涉及漏缆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并获取采集器的位置信息及地址编码;接收采集器所采集的漏缆或漏缆吊具的初始角度数据;基于地址编码生成命令包,并根据预设的发送时间向采集器发送命令包;在发送命令包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采集器发出的应答数据包;若未接收到采集器发出的应答数据包,则采集器所在位置出现异常情况,将位置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以使管理中心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若接收到采集器发出的应答数据包,则基于应答数据包和初始角度数据判断漏缆或漏缆吊具的脱落情况,并根据脱落情况通知管理中心。本申请具有监测漏缆或漏缆吊具时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漏缆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缆脱落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漏缆的使用量不断增多。由于高速铁路隧道内环境特殊,高速列车进出隧道会产生较强的活塞效应,泄漏电缆及其吊具长期处于振动载荷作用下容易松动,导致漏缆或漏缆吊具脱落。轻则通讯质量下降导致列车降速,重则会导致停车、撞车,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目前,解决铁路漏缆或漏缆吊具脱落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巡检,采用人工步行巡视的方式并按规定时间周期进行巡检,若巡检到漏缆或漏缆吊具脱落则及时对脱落的漏缆或漏缆吊具进行处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人工对漏缆或漏缆吊具进行巡检监测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巡检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人工对漏缆或漏缆吊具进行巡检监测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漏缆脱落监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漏缆脱落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与采集器建立通信连接,并获取所述采集器的位置信息及地址编码,所述采集器安装于漏缆或漏缆吊具上;
接收所述采集器所采集的所述漏缆或所述漏缆吊具的初始角度数据;
基于所述地址编码生成命令包,并根据预设的发送时间向所述采集器发送所述命令包,以使所述采集器回复应答数据包;
在发送所述命令包之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应答数据包;
若未接收到所述采集器发出的应答数据包,则所述采集器所在位置出现异常情况,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以使所述管理中心对所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若接收到所述采集器发出的应答数据包,则基于所述应答数据包和所述初始角度数据判断所述漏缆或所述漏缆吊具的脱落情况,并根据所述脱落情况通知所述管理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于漏缆或漏缆吊具上的采集器获取漏缆或漏缆吊具的初始角度数据,并对漏缆或漏缆吊具进行监测,由于可能会设置多个采集器,为了将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和采集器所在位置进行对应,根据每个采集器独立的地址编码生成命令包,并将命令包向采集器发送,采集器将会接收命令包,接收命令包后将会向地址编码相同的命令包回复包含漏缆或漏缆吊具实时数据的应答数据包,若未接收到应答数据包,则说明采集器所在漏缆或漏缆吊具可能出现脱落等异常情况,根据对应采集器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以使管理中心进行处理。若接收到应答数据包,则结合该采集器所采集的初始角度数据和应答数据包内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采集器所在位置的漏缆或漏缆吊具的脱落情况,若发生脱落则通知管理中心进行处理。通过采集器对漏缆及漏缆吊具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减少检测过程中需要的人力及时间。
可选的,基于所述应答数据包和所述初始角度数据判断所述漏缆或所述漏缆吊具的脱落情况,并根据所述脱落情况通知所述管理中心包括如下步骤:
解析所述应答数据包以获取所述漏缆或所述漏缆吊具的实时角度数据;
根据所述实时角度数据与所述初始角度数据计算角度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