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3105.5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邓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4/02;C04B14/10;C04B14/38;C04B111/94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张雪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民营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导电 集料 水泥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650~750份、碳纤维10~20份、导电集料300~400份、减水剂5~8份、分散剂2~4份、消泡剂0.5~1.5份;
所述导电集料包括粘土和混合导电相,所述混合导电相包括碳纤维粉、碳纳米管和炭黑;
所述导电集料的成分配比为:70~75%粘土、10~18%碳纤维粉、7~10%碳纳米管、5~10%炭黑;
所述粘土的成分配比为:65~75%SiO 2 、4~9%Fe 2 O 3 、14.5~19.6%Al 2 O 3 、2~5.2%K 2 O,2~5.2%MgO,2~5.2%Na 2 O;
所述炭黑的电阻率为0.25~0.35Ω·cm;所述碳纤维的直径8~9.5μm,长度为12~17mm;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分散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消泡剂为磷酸三丁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680~720份、碳纤维12~18份、导电集料320~380份、减水剂6~7份、分散剂3~3.5份、消泡剂0.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680份、碳纤维15份、导电集料380份、减水剂6份、分散剂2份、消泡剂1份。
4.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粘土和混合导电相进行混料,制成导电集料生料;将导电集料生料压制成坯体;然后对坯体进行煅烧,制成导电集料;其中,混合导电相包括碳纤维粉、碳纳米管和炭黑;
向80~90℃的水中加入分散剂,搅拌分散;
然后向水中加入消泡剂和碳纤维,再次搅拌,以形成碳纤维预分散溶液;
向碳纤维预分散溶液中加入水泥和减水剂,搅拌后,制成碳纤维水泥浆体;
向碳纤维水泥浆体中加入制备好的导电集料,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料;
然后混合料倒入的钢模中,填满模具后置于振动台上振动1~3min;
对模具中的混合物加压以排除气泡,然后刮平表面,于养护室内养护24~36h;
脱模,养护28~30d,完成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坯体进行煅烧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坯体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氛;
加热,使炉内温度从室温升至880~920℃,升温速度为5℃/min;
继续加热,以升温速度为3℃/min使炉内温度从880~920℃升至1050~1150℃,保温10min;
然后降温至570~580℃时,保温10min,最后再降至室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坯体进行煅烧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坯体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氛;
加热,使炉内温度从室温升至900℃,升温速度为5℃/min;
继续加热,以升温速度为3℃/min使炉内温度从900℃升至1100℃,保温10min;
然后降温至570~580℃时,保温10min,最后再降至室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导电集料的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碳纤维预分散溶液中加入水泥和减水剂,搅拌10~20min后,制成碳纤维水泥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1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