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带宽高灵敏度接收前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3640.0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1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心洋;田云峰;李宏宇;张波;曹宇;李闯;周述勇;王尤翠;史建华;宋子敬;宋旸;施学余;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宽 灵敏度 接收 前端 电路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带宽高灵敏度前端电路,包括通道模式切换单元、频率变换单元和本振单元。通道模式切换单元,可配置为宽带或窄带路径,小增益或大增益路径。频率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通道模式切换单元输出的小信号进行下变频、滤波,输出中频信号,所述下变频为可配置的一次或两次变频。本振单元,用于产生频率变换单元所需要的本振信号,其中,第一本振为宽带细步进本振,是由YIG振荡器输出信号与梳状谱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信号与DDS输出信号进行鉴相,通过锁相环路控制YIG振荡器,再将所述YIG振荡器输出信号进行倍频得到;第二本振信号由低相噪参考信号倍频产生。本申请解决接收前端电路带宽小、灵敏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带宽高灵敏度接收前端电路。
背景技术
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中,电子对抗、电子干扰手段将更加隐蔽,为了掌握信息化战场的主动,对电磁环境的常态化侦察与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侦查接收设备搜索、截获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对信号进行监视、分析、识别、解调,可获取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信息。进一步对侦收数据分析整理可以获得目标信号的各种参数,可引导干扰装备对目标信号实施攻击。
为了能够对信号进行有效截获,对空间辐射信号进行有效监测、分析、识别、特征提取,要求测量接收设备能对电磁信号的安全性进行长期的常态化侦察、记录与评估,从而实现对重要军事通信信号的实时监控记录,重要战略阵地信号电磁辐射监测、预警等,这就要求接收机具有大带宽、高灵敏度、低杂散、大动态范围等特征,以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监测、突发信号捕获、干扰信号捕获、信号调制特性识别等功能,满足武器装备测试、电子对抗需要,提高武器装备的测试保障能力和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和验证能力。
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大带宽、高灵敏度的接收前端电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大带宽高灵敏度前端电路,解决现有技术接收前端电路带宽小、灵敏度低的问题,特别是满足信息化战场中接收机对复杂电磁环境监测、干扰信号捕获等应用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带宽高灵敏度前端电路,包括通道模式切换单元、频率变换单元和本振单元;
所述通道模式切换单元,可配置为宽带或窄带路径,小增益或大增益路径;
所述频率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通道模式切换单元输出的小信号进行下变频、滤波,输出中频信号,所述下变频为可配置的一次或两次变频;
所述本振单元,用于产生频率变换单元所需要的本振信号,其中,第一本振为宽带细步进本振,YIG振荡器输出信号与梳状谱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信号与DDS输出信号进行鉴相,通过锁相环路控制YIG振荡器,再将所述YIG振荡器输出信号进行倍频得到;第二本振信号由低相噪参考信号倍频产生。
优选地,所述通道模式切换单元包含第一射频开关、第一放大支路及输出端第二射频开关、第二放大支路及输出端第三射频开关、第一滤波器组、第二滤波器组、旁路传输线、第四射频开关。所述第一射频开关,用于将射频输入信号选通至第一放大支路、第二放大支路或旁路传输线。所述第二射频开关,用于将第一放大支路输出信号选通至第一滤波器组、第二滤波器组。所述第三射频开关,用于将第二放大支路输出信号选通至第一滤波器组、第二滤波器组。第四射频开关,用于将第一滤波器组、第二滤波器组、旁路传输线输出端选通至所述通道模式切换单元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频率变换单元包含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在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之间包含第三滤波器组;在第二混频器和所述频率变换单元输出端之间包含第四滤波器组。第一混频器输出信号经第三滤波器组直接输出至所述频率变换单元输出端,或经过第二混频器、第四滤波器组后输出至所述频率变换单元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