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末梢血混匀机构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5279.5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8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华龙;刘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匠诊断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成都夸克蚂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陈秋霞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寒山路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梢 血混匀 机构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血液样本分析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梢血混匀机构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末梢血混匀机构,用于混匀样本容器中的样本,所述末梢血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组件,包括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底部的混匀底座以及用于将混匀底座限制在水平面的直线滑轨;限位组件,用于对样本容器的中部进行限位;以及,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凸轮机构,所述混匀底座的底部配合凸轮机构开设有限位槽。末梢血混匀机构的工作方法,包括:驱动组件带动样本容器的底部绕样本容器的中部做周期性往复运动,所述周期性往复运动为周期性直线往复运动或周期性不规则曲线运动。本发明可针对少量血液样本进行充分混匀,混匀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样本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末梢血混匀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样本测定需要从患者采集一定量的样本,采血方式通常分为采集静脉血和采集末梢血,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及重症监护病人等不适合静脉采血的患者,往往采集末梢血。当末梢血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会出现分层情况,若直接采样,采样针主要采取下层血液,将直接导致结果浓度偏高,因而不能将分层后采集的血样直接用于测试。但是,由于末梢血的采血量通常较少(≤150uL),流动性差,无法使用颠倒混匀方式混匀,所以需要特殊的混匀方法将其混匀。
目前,针对少量血液样本量,目前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混匀方式:
1)通过对试管底部偏心旋转混匀;如公开号为CN210923234U的专利所公开的样本混匀系统及样本分析仪,其中的样本混匀系统通过无刷电机带动偏心轴旋转,产生圆周性的震动;通过一底座将该震动传动到试管底部,使试管圆周震动,从而达到混匀效果;
2)通过底部偏心旋转的同时,使试管自转,加大混匀力度;如公开号为WO2020135128A1的专利所公开的样本混匀装置、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混匀方法,其中的样本混匀装置通过步进电机控制一底部为偏心的套筒旋转,带动里面试管偏心圆周旋转,并且在旋转的同时,试管也随套筒的旋转自转,从而达到混匀的效果。
但是,在使用现有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采用以上两种混匀方式时,末梢血试管均为圆周运动,当末梢血试管运行速度越大时,其所产生的离心力也越大,从而导致试管内的末梢血分层混匀更难,甚至使其分层更明显,因而对速度控制的要求较高。
另外,由于末梢血量较少,为了使加样针能够充分吸取到样本,末梢血试管底部通常设计为尖槽型,以保证管内装有少量血液样本时,血液样本高度能满足最低的采样要求。然而,针对末梢血试管底部尖槽型设计,采用以上两种混匀方式时,试管底部做圆周运动时,同时也会产生离心力,从而加剧分层,影响混匀效果,使得处于尖端位置处的少量样本基本无法混匀,造成目前部分仪器在测试末梢血的时候重复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末梢血混匀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末梢血混匀机构,用于混匀样本容器中的样本,所述末梢血混匀机构包括:
混匀组件,包括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底部的混匀底座以及用于将混匀底座限制在水平面的直线滑轨;
限位组件,用于对样本容器的中部进行限位;
以及,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凸轮机构,所述混匀底座的底部配合凸轮机构开设有限位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固定端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穿过底座后与凸轮机构连接;所述凸轮机构包括与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偏转凸轮和设置在偏转凸轮上的轴承,所述轴承嵌设在限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匠诊断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成都夸克蚂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精匠诊断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成都夸克蚂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5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