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7149.5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卢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企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90 | 分类号: | H04W4/9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1 | 代理人: | 赖忠辉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消息 通信 融合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5G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系统;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系统包括应急服务器、数据分发服务器、若干应急设备和融合通信模块,改进通信融合系统,在灾情发生时,通过设置应急设备覆盖灾区,从而建立简易的通信网络而满足救灾人员的通讯需要,同时,增设数据分发服务器,在应急设备接收到灾区人民的通信请求时,利用数据分发服务器将灾区群众的通信请求与救灾人员的通信请求进行分流,使得救灾人员的通信不会收到影响,进而在满足救灾人员的通信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灾区群众的通信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当涉及到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自然灾害出现时,往往需要应急部门成立指挥部,通过现场指挥以进行妥善的灾情处置;
现有技术中,当出现自然灾害时,往往会导致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出现故障,导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命令只能依靠应急设立的5G网络通信系统向前线救灾人员传递指令,而使用不同通信系统的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中则成为了孤岛,无法通过应急设立的通信系统与外界取得联系,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融合各类通信系统以实现灾情中受灾群众能满足通信需要,且不影响救灾人员的应急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灾情下人民群众无法与外界进行通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系统,所述基于5G消息的通信融合系统包括应急服务器、数据分发服务器、若干应急设备和融合通信模块,
所述数据分发服务器用以接收所述应急设备传递的配对码,并与汇编生成的特征码进行匹配,根据匹配到的特征码启动所述融合通信模块或者所述应急服务器;
所述应急服务器用以在接收所述数据分发服务器的特征码时,启动所述应急服务器与应急设备建立连接而成立应急通信网络;
若干所述应急设备被应急安置于灾情发生地区,并配合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用以接收受灾群众和前线人员发出的通信接入需求,并向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传递所述融合通信模块和所述应急服务器的通信数据;
所述融合通信模块用以根据特征码启动融合通信网络,所述融合通信网络用以建立受灾群众之间不同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
改进通信融合系统,在灾情发生时,通过设置所述应急设备覆盖灾区,从而建立简易的通信网络而满足救灾人员的通讯需要,同时,增设所述数据分发服务器,在所述应急设备接收到灾区人民的通信请求时,利用所述数据分发服务器将灾区群众的通信请求与救灾人员的通信请求进行分流,使得救灾人员的通信不会收到影响,进而在满足救灾人员的通信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灾区群众的通信需要,同时增设所述融合通信模块,使得不同通信网络进行汇编后,能满足使用不同通信网络的灾区群众能在同一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从而提升融合通信网络的适用性。
其中,所述数据分发服务器包括验证单元、分发单元和确认单元,所述验证单元用以根据与配对码匹配的特征码的不同,向所述分发单元发送应急网络接入请求或融合通信网络接入请求,所述分发单元则将接入请求传递至所述应急服务器或所述融合通信模块,以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确认单元则用以判断接入请求是否成功建立连接。
所述验证单元用以根据特征码的不同,从而完成对救灾人员和灾区人民的通信请求的分流,所述分发单元则用以根据请求的不同,与不同的通信网络建立连接,从而避免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干扰,所述确认单元则用以验证连接是否正确,以及连接是否成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企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企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物流管理平台系统及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