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粉碎或保留秸秆的联合收割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7623.4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3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纪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锦田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12;A01D43/06;A01D34/83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碎 保留 秸秆 联合收割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粉碎或保留秸秆的联合收割机,包括机身、支撑架、主驱动轮、第一割台、第二割台、以及粉碎机;粉碎机位于第二割台后侧,并与第二割台后端设置的出料口相对,其中,粉碎机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使粉碎机远离出料口,将收割的秸秆直接排放在麦地,或使粉碎机靠近出料口,实现对秸秆粉碎的功能。该联合收割机通过设置绞龙,可以将收割后的秸秆收拢聚集在一起,方便打捆机打捆;通过在第二割台后设置粉碎机,可以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使秸秆还田;通过粉碎机的转动设置,使收割机功能灵活,可以更具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增加了实用性,使客户可以用一台收割机完成两种功能,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粉碎或保留秸秆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提倡谷物在收获后秸秆还田,然后深耕入土肥田,严禁焚烧秸秆,同时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还田或不粉碎放铺,这就需要在收割时,既要收割谷物的穗部,还要收割谷物的秸秆部。如今的收割机的切割装置都由单层割台构成,都是将谷物的穗部和秸秆部一起收割,将割下的谷物秸秆和谷穗一同喂入收割机内部,完成脱粒并将秸秆排出。其缺点是割下的秸秆较长,喂入量大,影响脱粒效果,机器折损大、能耗高,效率低下;同时,会存在一部分谷物粒混入秸秆中带出,粮食损失大;此外较长的秸秆还田后不易腐熟成为基肥。
本申请人对以上课题作出了研究,并作为发明人在先设计了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收割机(CN206791005U),该收割机包括用于实现对谷物穗部进行收割的割台、用于实现对谷物秸秆进行粉碎的秸秆粉碎辊刀、铰接设置在移动车身上的支撑架、驱动轮、用于实现所述驱动轮到秸秆粉碎辊刀动力传递的传动机构,该收割机能够在实现收割的同时实现对秸秆的粉碎。
虽然上述收割机能实现收割和粉碎的功能,但是不是所有种粮大户都希望把小麦秸秆都粉碎并撒在地里,针对优质的小麦秸秆,他们希望收割机收割后的小麦秸秆能够保留,以便打捆卖给养牛大户,增加部分收入。如果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单割台的收割机进行收割,任然存在前述的缺点:割下的秸秆较长,喂入量大,影响脱粒效果,机器折损大、能耗高,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收割机,根据农户的需求,可以对秸秆进行粉碎,或者对秸秆进行保留,以便打捆售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粉碎或保留秸秆的联合收割机,具有双割台以及粉碎机,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择保留秸秆或者粉碎秸秆。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粉碎或保留秸秆的联合收割机,包括:机身、支撑架、主驱动轮、第一割台、第二割台、以及粉碎机;所述第一割台设置在所述机身前端,用于收割小麦上端的谷穗部分,所述第二割台位于所述第一割台后下方,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切割小麦秸秆底部部分,所述粉碎机位于所述第二割台后侧,并与所述第二割台后端设置的出料口相对,其中,所述粉碎机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粉碎机与所述第二割台之间设有第三液压缸,用于驱动所述粉碎机转动,使所述粉碎机远离所述出料口,将收割的秸秆直接排放在麦地,或使所述粉碎机靠近所述出料口,实现对秸秆粉碎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第二割台包括弧形料斗、绞龙、出料口、安装侧板、支撑横梁、以及移动割刀,其中,所述支撑横梁沿所述机身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前端,所述弧形料斗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弧形料斗后端的中部位置,一对所述安装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料斗两端,所述绞龙两端与一对所述安装侧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绞龙两端的螺旋叶片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移动割刀和所述绞龙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主驱动轮传动连接,使所述移动割刀往复运动实现收割秸秆的目的,使所述绞龙转动将收割后的秸秆聚拢到弧形料斗中部,并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锦田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锦田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液冷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下肢康复治疗的智能机器人的悬吊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