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7645.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弋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564 | 分类号: | D06M15/564;D06M15/507;D06M15/37;D06M15/03;D06M11/83;D06M101/06;D06M101/12;D06M101/32;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郎海云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抗菌 纺丝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纤维15-30份,羊毛纤维4-8份,玉米纤维5-10份,尼龙纤维1-4份,黄麻纤维3-7份,纳米竹碳纤维10-30份,纳米二氧化钛4-8份,纳米银8-15份,纳米铜5-10份,吸汗速干加工剂5-7份,粘合剂10-15份,分散剂2-4份,柔软剂3-5份,驱蚊整理剂2-4份,偶联剂2-4份,抗菌改性助剂8-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汗速干加工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分散性聚酯5-8份、聚氨基甲酸酯7-10份、有机硅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选自环氧树脂、聚亚烷基二醇、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改性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乙二醇8-1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6份、二甲基环己胺2-5份、聚己基胍盐酸盐2-8份、壳聚糖4-6份、乙醇1-5份、亚硫酸氢钠5-7份。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上述配方量的聚酯纤维、羊毛纤维、玉米纤维、尼龙纤维、黄麻纤维、纳米竹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纳米铜、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加入分散剂、粘合剂、柔软剂、偶联剂,进行高温搅拌反应,混合均匀后晾晒成型;
S2、将上述混合物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制成功能性纱线条;
S3、将上述功能性纱线条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布匹;
S4、退浆、水洗、烘干:先将布匹放入浓度为O.9-1.1G/L、温度为42-44℃的退浆酶BF-7658中堆置50-60分钟,然后使用清水冲洗20-30分钟,最后在温度为100-120℃的烘干机内烘干;
S5、加入驱蚊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浸溃,经过S4处理过的布匹30-70分钟,然后再在70-80℃下焙烤,最后定型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聚乙二醇升温至105-120℃后脱水2-3h,然后降温至55-65℃,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环己胺和聚己基胍盐酸盐混合均匀,升温至85-105℃,保温3-5h,然后升温至95-105℃,保温20-30min,加入壳聚糖混合均匀,接着降温至15-25℃,加入乙醇和亚硫酸氢钠混合均匀,于750-950r/min转速搅拌2-4h,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高温混合搅拌反应的搅拌速率为200-220转/分钟,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110-13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定型处理后检查织物是否合格,合格则为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弋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弋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6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