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7665.8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2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喻大伟;马勇斌;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G01B5/20;G0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唐霄枫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部件 尺寸 匹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及方法,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包括: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及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本发明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及方法能提前识别零部件潜在的尺寸匹配问题与缺陷,缩短零部件质量改善周期与效率,操作性好,补偿精度高,能很好满足零部件尺寸匹配与修正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尺寸匹配过程中,通常是将尺寸匹配所涉及的各零部件使用专用检具或专用测量设备进行偏差测量,得到各零部件的偏差精度,然后再将各零部件按照标准装配工艺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尺寸匹配偏差,后续工程师根据尺寸匹配偏差结果进行相关零部件尺寸偏差调整与修正。但是,该尺寸匹配过程周期较长,在已知零部件装配点偏差精度的情况下,不能提前识别零部件潜在的尺寸匹配问题,致使零部件尺寸改善周期较长,影响零部件质量改善周期与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部件尺寸匹配过程周期较长,不能提前识别零部件潜在的尺寸匹配问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部件尺寸匹配装置包括: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及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所述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滑动座及测量件;所述固定座设于车架的定位面安装部;所述第一滑动座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以使所述第一滑动座沿第一方向动作,所述第一滑动座可与所述零部件连接;所述测量件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测量件的测量端朝向所述第一滑动座,以获取所述测量件的测量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座之间的间距,所述测量件的测量端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二滑动座及定位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车架的定位孔安装部;所述第二滑动座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以使所述第二滑动座沿第二方向动作;所述定位座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座上,以使所述定位座沿第三方向的动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定位座可与所述零部件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第一标尺,所述定位座上设有指向所述第一标尺的第一指示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的第二标尺,所述定位座上设有指向所述第二标尺的第二指示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一滑槽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座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上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二滑动座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轨设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三滑槽均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件包括千分尺。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零部件尺寸匹配方法,包括:制备零部件环境标准件,并设于车架上;获取零部件与零部件环境标准件的标准间隙面差,并计为数据集{m};在车架的定位面安装部处调整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使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到达定位面标准位;在车架的定位孔安装部处调整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使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到达定位孔标准位;将零部件安装到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和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上,获取零部件与零部件环境标准件的第一间隙面差,计为数据集{m1},将数据集{m1}与数据集{m}进行比较,获得零部件本身偏差;将零部件由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和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上拆卸下来;获取实际产品的定位面和定位点的实测偏差值,并根据实测偏差值调整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和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将零部件安装到定位面定量调整机构和定位孔定量调整机构上,获取零部件与零部件环境标准件的第二间隙面差,计为数据集{m2},将数据集{m2}与数据集{m}进行比较,获得零部件匹配偏差;根据零部件本身偏差与零部件匹配偏差进行比较,获得零部件尺寸匹配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