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代煎茶道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477754.2 申请日: 2021-12-06
公开(公告)号: CN113966956A 公开(公告)日: 2022-01-25
发明(设计)人: 方云帆 申请(专利权)人: 方云帆
主分类号: A47J31/44 分类号: A47J31/44;A47J31/54
代理公司: 河北亿顺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52 代理人: 徐冰
地址: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明代 茶道
【说明书】:

发明提供明代煎茶道,涉及茶艺技术领域。该明代煎茶道,包括备器、净手、茶器摆放、电陶炉生火加热,用于煮茶、飞泉击缶、煮泉净具,加热茶铫中的泉水,加热后的泉水用来清洗茶具、温汤清茶,加热后的温泉水同时用来清茶、盏热罐,对茶盏和茶罐进行加热,保证茶水倒入茶盏和茶罐中温度不会骤降,保证茶水的口感、煮泉煎茶,把清茶后的茶叶放至茶铫中然后加入泉水,通过电陶炉进行煮茶。通过备器、净手、茶器摆放、电陶炉生火加热、飞泉击缶、煮泉净具、温汤清茶、盏热罐、煮泉煎茶和分茶等步骤充分展示了明代煎茶道,填补了明代茶道的空白,丰富了中华茶道的种类,同时该明代煎茶道的操作方法规范完整,适宜品茶人员实践,可行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艺技术领域,具体为明代煎茶道。

背景技术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

神农尝百草以来,华人吃茶喝茶的历史已有五千年,唐代陆羽集前人经验编写《茶经》,标志着中华茶道正式形成,中华茶文化传承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茶道就只有宋代点茶道与清代形成的潮州功夫茶道,茶道的种类单一且操作顺序不规范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明代煎茶道,解决了目前茶道种类单一且操作顺序不规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明代煎茶道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备器(煎茶十六器)

茶船(船型杯垫)

宋式清茶器

茶盘

茶铫垫

茶铫

电陶炉

茶杯

瓷架(摆放工具的花形陶瓷架子)

茶叶罐

撩云(煎茶时拨动茶叶用的竹制工具)

茶夹

茶漏

茶承

宋式花口玻璃分汤盏(配勺一支)

水勺

水缸;

S2、净手,保证手部的清洁卫生;

S3、茶器摆放,把茶具摆放在指定的位置上,便于煎茶煮茶品茶的使用;

S4、电陶炉生火加热,用于煮茶;

S5、飞泉击缶,把泉水盛放至茶铫中;

S6、煮泉净具,加热茶铫中的泉水,加热后的泉水用来清洗茶具;

S7、温汤清茶,加热后的温泉水同时用来清茶;

S8、盏热罐,对茶盏和茶罐进行加热,保证茶水倒入茶盏和茶罐中温度不会骤降,保证茶水的口感;

S9、煮泉煎茶,把清茶后的茶叶放至茶铫中然后加入泉水,通过电陶炉进行煮茶;

S10、分茶,煮好的茶水分至一个或多个茶杯中,进行饮用。

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电陶炉的温度控制在400-500度范围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云帆,未经方云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