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微藻的浮珠浮选采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9368.7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文豪;丁可可;章浩文;尹鸿伟;秦微;王对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02;C12R1/89 |
代理公司: | 深圳力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3 | 代理人: | 夏锋 |
地址: | 23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浮选 采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藻的浮珠浮选采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海藻酸钠浮珠;步骤二,微藻采收;本发明利用具有空心结构的浮珠采收微藻,具有设备投入少、采收能耗低的优点,节约了采收成本,并且浮珠的形态较气泡更加稳定,浮珠的使用量也更加精确,提高了微藻浮选采收过程的可控性,有利于实现工业化推广;另外,本发明的浮珠使用后可进行回收,再次应用于微藻浮选,从而实现了循环利用,减少了浪费,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减少了絮凝剂特别是化学絮凝剂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节约了采收成本,本发明采用复炸油用作为海藻酸钠浮珠原材料之一,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微藻的浮珠浮选采收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在水中生长的种类繁多且分布极广的微小生物,微藻是地球上将无机碳(CO2)与无机氮(NOx)转化为有机碳(糖类与油脂)和有机氮(蛋白质)效率最高的一种生物;微藻既有原核又有真核微生物,具有单细胞或简单的多细胞结构,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微藻在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环境治理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微藻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燃料来源,微藻生物质能够满足全球25%的能源需求;微藻中富含蛋白质、脂质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来源;微藻中可以提取多种化学物质,如胡萝卜素、虾青素、藻胆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基于转基因蓝藻开发的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对虾疫苗成效显著;利用废水培养微藻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生物质资源,而且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基于微藻的这些优势,使得微藻的规模化培养和资源化利用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利用微藻的生产成本过高,尤其是微藻的采收成本过高;由于微藻的形体微小(3um-30um),且带负电,故容易形成稳定的悬浮液,不易与培养液分离;另外,微藻的密度与水体相当,且浓度很低(1g/L),给其大规模的采收带来很大的挑战;据测算,微藻产业链中采收环节的成本约占整个生产成本的20%~30%;
传统的微藻采收方法包括离心法、过滤法和絮凝法,存在着对微藻细胞损伤大、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气浮法(DAF)相较于传统的采收方法,具有快速、效率高等优势,易于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但产生气泡的过程,仍需要消耗较高的能量;
传统的微藻采收方法和气浮法的采收能耗和采收效率如表1所示,由表1 可以看出,传统的微藻采收方法如压力式过滤法和离心法的采收率较低,且能耗偏高,而真空过滤法、电絮凝法和溶解气浮法的采收效率虽然很高,但能耗较高,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成本较昂贵;因此寻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微藻采收技术是微藻产业化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藻的浮珠浮选采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藻的浮珠浮选采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海藻酸钠浮珠;步骤二,微藻采收;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制备海藻酸钠浮珠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混合液A:称取3g海藻酸钠粉末分散在100mL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取40mL完全溶解的海藻酸钠溶液与2mL的5%(w)碳酸钙悬浮液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液A;
2)制备乳化液:将上述步骤1)中所制备的混合液A加入到100mL 含4mL Span-80的复炸油中,240r/min搅拌下反应15min,得到乳化液;
3)制备混合液B:取上述步骤2)中所制备的乳化液,在搅动下滴加20mL含80mmol/L醋酸的复炸油,反应10min,提升搅拌桨至液面下油相中,于温和搅拌下加入150mL的50mmol/L氯化钙溶液,反应15min,得到混合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9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