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及电子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0956.2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7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亦峰;刘伟;郭良海;何庆军;钱宏华;石磊;陈鑫;王永;顾玲嘉;晏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测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庞红芳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隧道 混合 信道 建模 方法 电子 终端 | ||
1.一种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地铁隧道的三维模型;
配置地铁隧道的三维模型的参数;
基于射线跟踪法,发射机向接收机辐射信号;
在发射机向接收机辐射信号过程中,构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并对所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进行配置;
选取测试数据对所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测试路径损耗减去仿真路径损耗值得到的差当作RBF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为接收点处的路径损耗预测值,形成所需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的地铁隧道的三维模型的参数包括:隧道壁的粗糙度、射线间隔、射线反射次数以及射线绕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射线跟踪法,发射机向接收机辐射信号包括:射机向各个方向辐射信号,所述辐射信号经过空间信道的传输后到达接收机;所述接收机为多个不同半径的同心球体,其半径与射线的路径长度以及相邻射线间的夹角对应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进行配置所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为:配置输入层为向量x,维度为m,样本个数为n,隐藏层与输入层全连接,层内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层神经元个数最大值与样本个数相等,所述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设置为30~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收发距离、隧道壁的粗糙度、射线间隔、射线反射次数、射线绕射次数作为输入层向量x的细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传输函数为径向基函数;所述径向基函数的分布密度配置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基函数配置为高斯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剩余的测试数据对所述地铁隧道混合信道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
10.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程序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地铁隧道混合信道建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铁通信信号测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铁通信信号测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09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环境下的云边协同计算任务卸载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温软氮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