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2806.5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5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泊松比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上位板,若干上位板两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通过上位板、下位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沙漏”型结构特征,整体为负泊松比结构,且多个结构连接呈多边形蜂窝型结构,当上位板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时,此时两侧的第一侧板向内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收缩对垂直方向的力进行吸能,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最外侧连接处均连接有第二弹簧,对多个结构之间在挤压时,使得第二弹簧弹性拉伸,从而再次的进行减振吸能,同时通过负泊松比受压缩时,材料的横向反而发生收缩,材料收缩过程中吸能,从而提高减震保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震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
传统的减振装置在对车辆或者器械底部进行减振时,为单方向的水平或者竖直方向的减振,单方向的减振吸收能量的效果较差,从而导致车辆及器械的整体减振效果较差,无法起到减振保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通过负泊松比的结构,进行多方位的减振,结构简单,有效的提升减振保护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泊松比减振保护装置,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上位板,若干所述上位板两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底部连接处活动连接有下位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上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上位板、下位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结构相同,所述上位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下位板连接呈“沙漏”型结构,整体为负泊松比结构,若干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最外侧连接处均连接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位板、下位板两端设置有若干固定耳,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表面开设有与固定耳相适配的活动槽,所述固定耳与活动槽间距不影响上位板上下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侧向板,两个所述第一侧向板最下端均活动连接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最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侧向板,所述立板与第一侧板连接处、第二侧板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置于两个立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向板、立板、第二侧向板连接呈“梯形”型结构,且向第一弹簧方向凹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向板与第一侧板连接处、第二侧向板与第二侧板连接处均活动连接有活动耳,所述活动耳分别于第一侧向板、第二侧向板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向板结构与第二侧向板相同,所述第一侧向板长度不影响第一侧板受力挤压时伸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位板、下位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沙漏”型结构特征,整体为负泊松比结构,且多个结构连接呈多边形蜂窝型结构,当上位板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时,此时两侧的第一侧板向内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收缩对垂直方向的力进行吸能,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最外侧连接处均连接有第二弹簧,对多个结构之间在挤压时,使得第二弹簧弹性拉伸,从而再次的进行减振吸能,同时通过负泊松比受压缩时,材料的横向反而发生收缩,材料收缩过程中吸能,从而提高减震保护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2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