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级变速器、车辆及其制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5799.4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5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沈全;谢乐邦;徐凯民;徐桂林;赵晓鹏;李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9/18 | 分类号: | F16H9/18;F16H55/38;F16H55/46;F16H61/662;F16H61/664;F16H63/44;F16H61/02;F16H59/50;F16D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器 车辆 及其 制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车辆及制动控制方法,包括主动传动面和从动传动面,主动传动面包括第一主动传动区和第二主动传动区,第一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与第二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从动传动面包括第一从动传动区和第二从动传动区,第一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与第二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当车辆处于下坡工况时,随着车辆下坡,从动轮反向带动主动轮,使得主动轮处的主动轮动盘与主动轮定盘之间的间隙小于传动带的宽度,传动带受挤压位于第一主动传动区,主动轮与传动带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以实现限制从动轮的转动,进而限制与之相连的齿轮箱的运行,齿轮箱通过球笼等形式与车轮连接,从而实现下坡制动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坡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车辆及制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级变速器,简称CVT,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其中,主动轮与发动机曲轴相连,发动机工作时,曲轴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连接,从动轮与车轮通过齿轮箱及球笼等形成间接连接。
一般来说,主动轮包括同轴且相对布置的主动动盘和主动定盘,主动动盘能够相对主动定盘靠近及远离以挤压传动带的两侧,使传动带沿主动轮的径向运动,继而实现主动轮的传动直径调节;从动轮包括同轴且相对布置的从动动盘和从动定盘,从动动盘能够相对从动定盘靠近及远离以挤压传动带的两侧,使传动带沿从动轮的径向运动,继而实现从动轮的传动直径调节。通过调节主动轮的传动直径和从动轮的传动直径,可以调节二者之间的传动比,继而实现无级变速。
无级变速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发动机怠速时,主动定盘和主动动盘之间间隙大于传动带宽度,主动定盘与主动动盘不会对传动带产生挤压,此时传动带不传递扭矩。当发动机转速提高,主动轮转速随之提高,主动轮所连接的驱动装置对主动动盘产生推力,使主动动盘向主动定盘方向移动,从而产生对传动带的挤压摩擦力,进而带动从动轮的转动。另外,一般来说,当主动轮的传动直径变大时,从动轮的传动直径相应变小;当主动轮的传动直径变小时,从动轮的传动直径相应变大。
相关技术中,通常配备有无级变速器的车辆(比如全地形车)由于其自身结构或设计问题,在下坡的过程中,很难实现下坡制动。如果依靠踩刹车或者手刹,其一体验感不佳,其二零部件的磨损程度较高。为了提升驾驶的乐趣,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零部件磨损,配备下坡制动功能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在无级变速车辆上配备下坡制动功能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车辆及制动控制方法,以实现在无级变速车辆上配备下坡制动功能。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应用于车辆,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带;所述主动轮,包括同轴且相对布置的主动动盘和主动定盘;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递扭矩,所述从动轮包括同轴且相对布置的从动动盘和从动定盘;所述主动动盘和所述主动定盘中与传动带的两侧接触的传动面构成主动传动面,所述从动动盘和所述从动定盘分别用于与传动带的两侧接触的传动面构成从动传动面;所述主动传动面包括沿所述主动轮的径向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第一主动传动区和第二主动传动区,所述第一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二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不同;所述从动传动面包括沿所述从动轮的径向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第一从动传动区和第二从动传动区,所述第一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二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当所述传动带在所述主动轮上与所述第一主动传动区接触时,所述传动带在所述从动轮上与所述第二从动传动区接触;当所述传动带在所述主动轮上与所述第二主动传动区接触时,所述传动带在所述从动轮上与所述第一从动传动区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所述第一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第二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二从动传动区的表面粗糙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