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废水杀菌消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5839.5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5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博睿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水 杀菌 消毒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杀菌消毒系统,包括沉淀池、超膜过滤器、PH调节池、生物反应池、ECA发生器、接触氧化池和排放池,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有机废水排放孔,沉淀池与超膜过滤器连接,超膜过滤器与PH调节池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中分别安装有二氧化氯、FeCL3和PAM加药控制器、超膜过滤器、水软化器、PH传感器、紫外线消毒灯和ECA发生器,并通过控制芯片控制加药的量和紫外线消毒灯的明亮,通过在处理工艺多个流程中添加消毒设备,有效的确保有机废水的检测效果,并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细菌的检测,检测废水中的细菌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在未达到排放标准时,再次重复处理,保证废水杀菌消毒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水杀菌消毒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目前的有机废水在杀菌消毒处理的过程中,仅仅在有机废水中加入次氯酸进行杀菌消毒,次氯酸在杀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杀菌消毒不彻底,使有机废水的细菌量和密度达不到排放标准,从而影响水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杀菌消毒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有机废水在杀菌消毒处理的过程中,仅仅在有机废水中加入次氯酸进行杀菌消毒,次氯酸在杀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杀菌消毒不彻底,使有机废水的细菌量和密度达不到排放标准,从而影响水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沉淀池、超膜过滤器、PH调节池、生物反应池、ECA发生器、接触氧化池和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进水端连接有机废水排放孔,沉淀池与超膜过滤器连接,超膜过滤器与PH调节池连接,PH调节池与生物反应池连接,生物反应池与ECA发生器连接,ECA发生器与接触氧化池连接,接触氧化池与排放池连接;
沉淀池在对有机废水沉淀的过程中加入二氧化氯试剂,有机废水通过水软化器进行软化处理,沉淀处理的有机废水进入超膜过滤器进行过滤;
PH调节池通过PH传感器实时检测PH调节池中的酸碱度,通过NaOH或H2SO4调节PH值,确保PH调节池酸碱度,调节PH值后的有机废水进入生物反应池;
生物反应池在反应的过程中加入FeCL3和PAM,并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实时照射;
ECA发生器用于对软化的废水进行电解,电解获得中性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中性电解液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氧化,氧化后的电解液进入排放池进行检测排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废水杀菌消毒系统还包括控制芯片和二氧化氯、FeCL3和PAM加药控制器,二氧化氯、FeCL3和PAM加药控制器、超膜过滤器、水软化器、PH传感器、紫外线消毒灯和ECA发生器均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二氧化氯、FeCL3和PAM加药控制器、超膜过滤器、水软化器、PH传感器、紫外线消毒灯和ECA发生器分别安装于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各个流程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底部开设污泥排放口,将沉淀的有机污泥排出沉淀池,所述水软化器的工作原理为,沉淀池顶部的有机废水进入水软化器中,水软化器采用离子交换柱,废水通过离子交换柱时,废水中阳离子和水中的阴离子与离子交换柱中的阳树脂的H+离子和阴树脂的OH-离子进行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博睿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博睿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