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7777.1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1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景辉;舒扬;文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62;G09F9/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包括连接垫;短路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包括以所述连接垫为中心的第一过孔,所述短路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两侧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连接垫连接;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本公开所述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在无需增加工艺制程的前提下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时的对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的蓬勃发展,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已经登上时代舞台,Micro LED比现有的OLED以及LCD等技术具有亮度更高、功耗更低、发光效率更好以及寿命更长等特点。
目前微型发光二极管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几千甚至上万个红绿蓝三原色LED微小晶粒焊接到所对应像素的特定区域。而目前的转移技术无法实现Micro LED的一次性精准对位,从而引起Micro LED位置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包括连接垫;
短路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包括以所述连接垫为中心的第一过孔,所述短路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
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两侧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连接垫连接;
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短路金属层之间,包括与所述第一过孔同心设置的第二过孔,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还包括:
扫描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短路金属引线,与所述短路金属层连接;
其中,所述扫描线、所述短路金属引线和所述短路金属层同层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
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短路金属引线垂直绝缘交叉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短路金属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连接垫设置有第一键合金属单元,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键合金属单元,所述第一键合金属单元与所述第二键合金属单元键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一键合金属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过孔内;所述第一键合金属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面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面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孔为圆形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7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