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烟气道重量分布在楼体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8637.6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常华;陈晶;孟小楠;韩佩瑾;刘启明;韩青;王楚涵;胡森;韩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科恒基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E04B5/48;F23J13/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重量 分布 楼体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烟气道重量分布在楼体上的方法,包括由框架及楼板组成的楼体,楼板上设有烟气道安装孔,将第一节烟气道先安装在底层上,再在第一节烟气道顶端顺次安装上方的各节烟气道;将各节烟气道的对接部位密封;在设定楼层的烟气道安装孔内设有锁定在烟气道外壁上的勾连件,所述勾连件与楼体之间通过拉伸杆将烟气道的重量分布在楼体上;将烟气道安装孔与烟气道外壁之间的缝隙灌浆密封,将勾连件及其拉伸杆与楼体或楼板连同烟气道形成整体。本发明通过勾连件将烟气道的重量分布在楼体上,防止将位于相对下层的排烟气管道压塌,经后期灌浆密封后,防止出现串烟、串味现象,有效防止排烟气管道对接部位漏气、漏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房建筑共用的将烟气道重量分布在楼体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房建筑共用的排烟气管道,一般为方形管状结构,这种结构的排烟气管道,一般与楼层高度一致,高度一般在2.7米以上,上下排烟气管道的直接对接部一般位于楼板所在平面中,由于每节排烟气管道均具有一定重量,现有的楼房建筑一般为十几层或几十层,全部楼层的排烟气管道对接在一起后,位于相对底层的排烟气管道会被压塌,因此,每隔3—4层,其相对上层的排烟气管道底部一般通过设置在楼板烟气道安装孔顶面楼板上的承托件支撑,防止压塌位于相对底层的排烟气管道,承托件一般采用角钢或槽钢制成,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弊端:由于上下排烟气管道的直接对接部位存在承托件,上下排烟气管道对接部位存在缝隙,后期灌浆过程中易出现漏浆、露浆、密封不严;同时,由于承托件为金属件,与排烟气管道的热冷缩系数不同,造成排烟气管道对接部位的水泥灌浆密封出现裂缝,易出现串烟、串味现象,极易造成后期的排烟气管道对接部位漏水。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上下排烟气管道对接部位存在缝隙以及出现的现串烟、串味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施工效率高的可将烟气道重量分布在楼体上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楼板的设定部位设置烟气道安装孔;
(2)将第一节烟气道先安装在底层上,再在第一节烟气道顶端顺次安装上方的各节烟气道;
(3)将各节烟气道的对接部位密封;
(4)在设定楼层的烟气道安装孔内设有锁定在烟气道外壁上的勾连件,所述勾连件与楼体之间通过拉伸杆将烟气道的重量分布在楼体上;
(5)将烟气道安装孔与烟气道外壁之间的缝隙灌浆密封,将勾连件及其拉伸杆与楼体或楼板连同烟气道形成整体。
所述烟气道的上下对接部位位于烟气道安装孔或楼板内。
所述勾连件设置在处于相对下层的烟气道外壁的顶部,或所述勾连件设置在处于相对上层的烟气道外壁的底部。
所述勾连件包括角形固定件,所述角形固定件的相对外侧面上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铰接有与角形固定件上下对应的角形锁定件;所述角形固定件通过抱箍锁定在烟气道外壁上,所述连接板相对下端远离角形固定件一侧与拉伸杆下端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提拉机构。
所述角形固定件外角的大致中间部位设有安装抱箍的缺口。
所述角形固定件及角形锁定件的内侧面为粗糙面。
所述角形锁定件顶部设有内弯的弯边;所述角形固定顶部设有内弯的弯边。
所述弯边内伸的距离自两内壁面交接处向外逐渐缩小。
所述勾连件包括角形固定件,所述角形固定件相对上端段的内侧面上下竖直设置,所述角形固定件相对下端段的内侧面相对于相对上端内侧面向外侧面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角形固定件相对上端段通过抱箍锁定在烟气道外壁上,所述角形固定件相对下端段与拉伸杆下端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提拉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科恒基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科恒基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8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冻融循环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跟随式定尺飞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