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锡-无机锡杂化Sn18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8915.8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献明;田秀娟;郁有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无机 锡杂化 sn base sub 18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锡‑无机锡杂化Sn18型晶态锡氧簇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化学领域。采用取代苯甲酸、苯基膦酸、SnCl4·5H2O和丁基锡酸为原料,以乙腈、异丙醇和水为混合溶剂,在100℃下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出三例有机锡‑无机锡杂化Sn18型晶态锡氧簇合物。本发明材料具有精确结构信息、高度疏水性和良好稳定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锡氧簇材料用于EUV光刻技术中光刻胶的制备。且其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学或材料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锡-无机锡杂化Sn18型晶态锡氧簇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刻技术是一种用于集成电路(IC)制造的图案形成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光刻技术决定着集成电路中硅晶片上电路节点的特征尺寸,从而决定着制作于每个芯片内晶体管的数量,因此光刻技术越来越成为制约集成电路制造业发展的最关键技术。
极紫外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常称作EUV光刻,是以极紫外光作为光源的光刻技术。EUV光刻技术采用中心波长为13.5nm极紫外光作为曝光光源,被认为是实现小于10nm节点甚至更低节点首选的光刻技术。
光刻胶(又名光致抗蚀剂),是指通过紫外光、电子束、准分子激光束、 X射线、离子束等曝光源照射或辐射,使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半导体用光刻胶通过不断缩短曝光波长以提高极限分辨率,世界芯片工艺水平目前已跨入微纳米级别,光刻胶曝光波长由宽谱紫外向g线(436 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EUV(13.5nm)方向移动。 EUV光线能量破坏性极高,制程挑战工艺极限,因此EUV光刻胶最具有潜力和挑战,并将最终实现7nm、5nm制程。随着曝光波长缩短,光刻胶所能达到极限分辨率不断提高,光刻得到线路图案精密度更佳,而对应光刻胶价格也更高。
氧化锡纳米团簇可提供最佳的EUV吸收并降低光子散粒噪声,从而提高图案分辨率。其结构块大小仅为传统聚合物基抗蚀剂的一小部分,可调节至以最佳方式吸收EUV光子,与Sn作为极紫外光源工作介质相结合,氧化锡纳米团簇将成为EUV光刻技术方面研究明星材料。美国Inpria公司光刻胶的关键技术就是氧化锡纳米团簇,其具有无与伦比的蚀刻选择性,可用于简化制造流程和提供更大的工艺窗口,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近两年,MayNyman等人在合成烷基锡Keggin团簇方面取得了进展,得到了β-NaSn12、γ-NaSn12、γ-NaSn13、β-CaSn12等丁基锡Keggin离子。这些材料具有水解稳定的锡-碳键特性,与锡(13.5nm)极紫外吸收结合,在纳米光刻技术中可用于集成电路制造。
目前锡氧簇合物虽已有一些报道,但作为光刻胶候选材料,其结构多样性及功能性依然远远不够,需要根据需求,有目的性的研制出更多符合光刻胶要求的锡氧簇合物候选材料,以促进光刻技术进一步发展。本发明所公开三例锡氧簇合物具有精确结构信息、高度疏水性和良好稳定性,且其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是EUV(极紫外)光刻技术中制备光刻胶的候选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研制和优化新材料,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用于EUV光刻技术的光刻胶材料,寻求设计一种具有精确的结构信息,高度的疏水性,良好的稳定性,且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的锡氧簇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三例有机锡-无机锡杂化的Sn18型晶态锡氧簇合物,分别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师范大学,未经山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8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