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3D投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1651.1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5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县雄;范春荣;雷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金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35/26 | 分类号: | G03B35/26;G03B21/00;G03B21/20;H04N13/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投影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光3D投影装置,包括光源、均光透镜、聚光镜、入射偏光板、彩色LCD屏、出射偏光板、P/S分光镜、场镜、投射镜头,入射偏光板包含P向入射偏光板和S向入射偏光板,出射偏光板包含S向出射偏光板和P向出射偏光板。偏光3D投影装置采用两组独立的S光路和P光路。S光路上的彩色LCD屏处理S偏振光的图像,S光路为反射光路;P光路上的彩色LCD屏处理P偏振光的图像,P光路为透射光路;两组光线的合光使用的P/S分光镜会反射S偏振光,透射P偏振光。本发明采用一台偏光3D投影机就可以实现现有技术需要安装两台投影机才能三维投影的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普通家庭及消费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3D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3D)投影是通过光的偏振原理来实现的,三维投影光学系统产生两种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光投影到屏幕上。
目前三维投影显示因其能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而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实现三维投影显示的技术及投影机有多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借助于液晶快门眼镜的主动式三维投影技术由于液晶快门眼镜造价高而不适合普通家庭及消费者使用,而且液晶快门眼镜的频繁开关闪烁会给眼睛带来不适。第二种类型为:借助于被动式偏光眼镜的双光机三维投影技术,采用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图像,两台投影机前的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使所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第二种类型投影的立体效果较好,但在播放时需要两台投影机,存在以下缺陷:(1)投影机安装时必须采取一系列严密措施将两台投影机相对固定,安装复杂,只适合在一些大型场合如电影院、商业场所固定安装使用;(2)投影机占用的空间较大;(3)生产及运维成本高;(4)需要对两台投影机进行精确调试。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普通家庭及消费者使用、结构简单的偏光3D投影装置迫在眉睫。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三维投影机结构复杂、安装要求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光3D投影装置,可以简化投影机结构,安装无需高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偏光3D投影装置包括光源、均光透镜、聚光镜、入射偏光板、彩色LCD屏、出射偏光板、P/S分光镜、场镜、投射镜头,其中:入射偏光板包含P向入射偏光板和S向入射偏光板,出射偏光板包含S向出射偏光板和P向出射偏光板。偏光3D投影装置采用两组独立的S光路和P光路。
S光路包括光源、均光透镜、聚光镜、P向入射偏光板、彩色LCD屏、S向出射偏光板、P/S分光镜,S光路的光线走向为: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均光透镜和聚光镜准直后照射到P向入射偏光板上,光线变为P方向偏振光,经过彩色LCD屏各点的光束按输入信号进行偏转,然后到达S向出射偏光板,S向出射偏光板会将各点的P光阻隔,只有S偏振光透过,透过的S偏振光被P/S分光镜反射。
P光路包括光源、均光透镜、聚光镜、S向入射偏光板、彩色LCD屏、P向出射偏光板、P/S分光镜,P光路的光线走向为: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均光透镜和聚光镜准直后照射到S向入射偏光板上,光线变为S方向偏振光,经过彩色LCD屏各点的光束按输入信号进行偏转,然后到达P向出射偏光板,P向出射偏光板会将各点的S光阻隔,只有P偏振光透过,透过的P偏振光被P/S分光镜透射。
两个光源采用LED、LD激光光源中的任意同种类型均可。
场镜采用单片结构或两片结构均可。当场镜为单片结构时,场镜设在P/S分光镜和投射镜头之间,S偏振光被P/S分光镜反射后S光路的光线与P偏振光被P/S分光镜透射后P光路的光线合二为一,依次经过场镜、投射镜头后到达屏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金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金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1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