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2435.9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雪;蒋佳佳;纪光范;李宁;刘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8 | 分类号: | E04F17/08;E04G2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乔玉萍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管道 安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BIM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首先基于BIM对建筑管井立管施工进行模拟,根据建筑层数将管井立管施工分为低中高三个施工段,利用5层管井顶板处的主吊葫芦起吊第一节立管,利用2层管井顶板处的辅助葫芦起吊第二节立管,将两节立管焊接并进行整体提升,继续利用2层管井顶板处的辅助葫芦起吊第三节立管,将第三节立管与前两节立管焊接再进行整体提升,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整条立管连接完毕;进行高区其它立管的管道连接;中区、低区立管施工方法相同。本发明基于BIM模拟管井立管施工过程,确定管道综合排布及支架形式,保证超高层管道井施工安全的可行性;且立管采用倒装法进行安装,大大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使施工安全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超高层建筑物是指40层以上或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建筑物内设置有管道井,管道井是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管道井内的管道包括供水、供电、排水、监控、网络、通风等等诸多管道。
现有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是先进行管井立管施工,按照图纸上管道位置预留套管,后期根据预留套管位置,管道由下向上逐根连接安装,整个施工过程中管道需要运输至各个楼层,并水平运输至管井处。该方法大大增加了管道垂直及水平运输次数,增大安全隐患,且在立管对接施工中,上下管道的对正及垂直度很难控制,对于空间狭小的管井,施工难度大,质量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所存在的增加管道垂直及水平运输次数、安全隐患大、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BIM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基于BIM对管井立管施工进行提前策划以及模拟施工过程,考虑管道的综合排布及支架形式,确保超高层管道井施工安全的可行性;且立管采用“倒装法”进行安装,大大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同时使施工安全得到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管道井安装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首先基于BIM对建筑管井立管施工进行模拟,确定管井立管的分布位置;
步骤S2:根据建筑层数将管井立管施工分为低区施工段、中区施工段和高区施工段,施工顺序为由高区到低区依次施工;
步骤S3:将管井立管水平运输至首层管井处,利用低区最高层管井顶板处的主吊葫芦起吊第一节立管,第一节立管提升后,利用低区中间层管井顶板处的辅助葫芦起吊第二节立管,并调整第一节立管和第二节立管的相对位置,保证两节立管垂直并对接,然后将两节立管焊接在一起,待焊接牢固后,进行整体提升;
步骤S4:继续利用低区中间层管井顶板处的辅助葫芦起吊第三节立管,并调整第三节立管与第二节立管的相对位置,保证第三节立管与第二节立管垂直并对接,然后将第三节立管与第二节立管焊接在一起,待焊接牢固后,再进行整体提升;
步骤S5:重复步骤S4中的操作依次对各节立管进行焊接吊装,直到整条立管连接完毕;
步骤S6:重复步骤S3至步骤S5完成高区其它立管的管道连接,待高区所有立管连接施工完毕后,最后将高区立管逐根提升到安装部位,同时进行高区管井立管支架固定工作,直到高区立管施工完毕;
步骤S7:重复步骤S3至步骤S6,依次对中区和低区施工段的管井立管进行施工。
所述步骤S2中,建筑层数为23层,低区施工段为1层到5层,中区施工段为6层至14层,高区施工段为15层至23层。
所述主吊葫芦分别安装在5层管井顶板处、14层管井顶板处和23层管井顶板处,辅助葫芦安装在2层管井顶板处。
在管井立管吊装过程中,在每一层的管井口处均设置用于固定管井立管的固定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2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