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网内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评估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96651.0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7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洪;郭约法;吴轲;麦锐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23/16 | 分类号: | G01R23/16;H02J3/00;H02J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初春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网 新建 站点 谐波 电压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电网内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评估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输电网内m个节点的参数,其中,参数包括m个节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以及第一节点阻抗矩阵;根据初始角度和m个节点的电压形成m个节点的电压极坐标向量;根据电压极坐标向量、第一节点阻抗矩阵和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确定m个节点的第n次谐波注入电流;根据节点的第n次谐波注入电流以及新建站点和m个节点的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下的第二节点阻抗矩阵评估新建站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新建站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水平的定量评估,降低了新建站点谐波电压水平评估的实施难度,增强了新建站点谐波电压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网内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评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新能源发电系统、柔性交流输电设备及规模化储能技术等在电网中的推广与应用,现代电力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电力电子化趋势,但是,日趋紧密的电网结构也使得电力系统的谐波电压水平与日俱增。
由于常规和柔性直流换流站,以及滤波器等设备的谐波耐受水平普遍偏低,因而,在当前电网规划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站点过程中,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水平常作为站内滤波器设计、设备谐波耐受水平指标的关键输入数据。目前,现有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水平评估方法大多是通过实测新建站点附近其他已建站点的谐波电压水平,进而直接将该实测谐波电压水平作为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水平。
然而,上述现有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水平评估方法仅适用于电网联系不够紧密,谐波电压水平不高的新建站点工况。正相反,现阶段的新建站点往往伴随着线路及主变工程的新建,因此,站点近区结构会产生较大变化,通过现有谐波电压水平评估方法在设计阶段对附近站点进行实测的难度较高,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相对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网内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评估方法和装置,以降低新建站点谐波电压水平评估的实施难度,有利于提高新建站点谐波电压水平评估的可操作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网内新建站点的谐波电压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输电网内m个节点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m个所述节点之间的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以及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下的第一节点阻抗矩阵;
根据初始角度和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形成m个所述节点的电压极坐标向量;
根据所述电压极坐标向量、所述第一节点阻抗矩阵和所述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确定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注入电流;
根据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注入电流以及新建站点和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下的第二节点阻抗矩阵评估新建站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所述输电网内站点个数的整数,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根据所述电压极坐标向量、所述第一节点阻抗矩阵和所述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确定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注入电流,包括:
根据所述电压极坐标向量和所述第一节点阻抗矩阵确定m个所述节点的初始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
根据所述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和所述初始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的差值调整所述初始角度至最终角度;其中,在所述最终角度下,所述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和所述初始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的差值小于阈值;
根据所述最终角度和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电压形成m个所述节点的最终电压极坐标向量;
根据所述最终电压极坐标向量和所述第一节点阻抗矩阵确定m个所述节点的第n次谐波注入电流。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和所述初始第n次支路谐波电流的差值调整所述初始角度至最终角度,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6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