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6785.2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6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贺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雄县恒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67/02;C08L67/04;C08L71/02;C08K5/11;C08K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李春 |
地址: | 0718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流延膜纸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60‑70份、聚乳酸30‑40份、聚乙二醇10‑15份、柠檬酸酯2‑4份、纳米纤维5‑8份、二氧化硅2‑4份、硅酮爽滑剂2‑4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90‑110万之间;将上述原料混合,通过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挤出,对挤出料造粒,制得塑胶颗粒;采用流延法将塑胶颗粒制成薄膜;将薄膜进行单向拉伸,拉伸定型后得到成品。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解决了流延膜不能降解的问题,同时透水汽性较好,降低了成本,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延膜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料从诞生开始,因其质轻、易成型等优点,很快便成为包装材料的中流砥柱。而塑料包装行业中份额占比最大的为塑料薄膜,相对于吹塑薄膜,流延膜因其生产速度快、产量高、透明性好、光泽性好、厚度均匀性好等优点又成为包装薄膜中的佼佼者。我国流延薄膜生产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目前流延薄膜在包装行业已成为具有相当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朝阳产业。流延膜与吹膜相比,不仅生产速度快、产量高、透明性好、光泽性好、厚度均匀性好,同时,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都极为方便,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用品、纺织品、鲜花、日用品的包装,使用量巨大,无法回收,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传统塑料大多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中不易为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而迅速降解,以至于出现了废弃塑料对环境的严重危害,即所谓白色污染。随之,生物降解塑料被研发出来,生物降解塑料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微生物侵蚀消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其它生物质和无机物,为环境低负荷材料。PBAT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佳的生物降解膜材料,但是存在价格高,全球产能小的问题。聚乙烯醇(PVA)也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降解性能的成膜原材料,但是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氢键作用,其熔点与分解温度接近,无法热塑成型,只能通过水溶流延成膜,速度慢、能耗高、成本高。
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解决了流延膜不能降解的问题,同时透水汽性较好,降低了成本,制备方法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降解流延膜纸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60-70份、聚乳酸30-40份、聚乙二醇10-15份、柠檬酸酯2-4份、纳米纤维5-8份、二氧化硅2-4份、硅酮爽滑剂2-4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90-110万之间;
(2)制备塑胶颗粒: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乙二醇、柠檬酸酯、纳米纤维、二氧化硅和硅酮爽滑剂混合,通过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挤出,对挤出料造粒,制得塑胶颗粒;
(3)制备薄膜:采用流延法将塑胶颗粒制成薄膜;
(4)拉伸定型:将薄膜进行单向拉伸,拉伸温度为60-90℃,拉伸比例为1.2-2.5,拉伸速度为90-100mm/min,拉伸定型后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混炼挤出转速为400-600rpm,加热温度为180-20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制膜温度为160-180℃,模头温度为170-180℃,流延辊和橡胶辊辊温为1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拉伸定型时间为20-30min。
优选的,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65份、聚乳酸40份、聚乙二醇10份、柠檬酸酯3份、纳米纤维4份、二氧化硅3份、硅酮爽滑剂3份,硅酮爽滑剂的分子量在100万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雄县恒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雄县恒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6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