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理土传病害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0792.5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7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郑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B02C4/02;B01F27/192;B01F27/70;B01F27/7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徐胭脂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理 病害 土壤 微生物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土传病害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边缘处固定穿插有方壳,且箱体上端位于方壳的侧方处固定穿插有多根喷管,且箱体的内部设有送料机构,多根所述喷管的一端共同连通有水管,且多根喷管的外壁均连通有多个喷头,所述水管的外壁连通有注入管,本发明能够将大块土壤破碎后再与土壤修复剂进行混合,并且可对土壤搅拌,使得土壤修复剂与土壤的混合效果好,并且破碎土壤时产生的扬尘可被消除,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同时水与固态药混合成土壤修复剂时,可将固态药碾碎后再与水进行搅拌混合,碾碎后的药在水中分解迅速,提升土壤修复剂的制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土传病害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为保证土壤的质量,工作人员通常会将土壤修复剂与土壤进行混合,工作人员会将土壤输送到工作场地上内进行处理,但是土壤中存在大块凝聚在一起,不易与土壤修复剂充分混合,从而影响土壤修复剂与土壤的混合效果,同时土壤修复剂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固态药与水进行混合,固态药进入水中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分解,使得土壤修复剂的制作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治理土传病害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土传病害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边缘处固定穿插有方壳,且箱体上端位于方壳的侧方处固定穿插有多根喷管,且箱体的内部设有送料机构,多根所述喷管的一端共同连通有水管,且多根喷管的外壁均连通有多个喷头,所述水管的外壁连通有注入管,所述方壳的内部设有破碎机构,且方壳的侧壁上部边缘处延伸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风机的一端与箱体的上端相连通,且排气管的端部位于相邻两根喷管之间,所述箱体的后端设有混合机构。
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L型块,所述L型块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侧壁上,且L型块的内壁固定贯穿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活动贯穿于箱体的侧壁,且连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且连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片搅拌片。
优选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两根对称的连接柱,两根所述连接柱均转动连接在方壳的内壁上,且两根连接柱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组J型杆,两组所述J型杆之间呈对称设置,两根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与箱体的前端之间设有驱动件。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根转轴,两根所述转轴均活动贯穿于方壳的前端,且两根转轴的一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柱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两根转轴的外壁上均固定套有第一齿轮,其中一根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互相啮合,所述电动机固定贯穿在L型板的内壁上,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前端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四根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脚垫。
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后端,且混合箱的内部分别设有搅拌件与分散件,且混合箱的上端设有碾压件,且混合箱的上端靠近拐角处连通有注液管,且混合箱后端靠近下部拐角处连通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上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混合箱的内部侧面上,且转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贯穿于混合箱的侧壁,且转动杆的端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且转动杆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片方形板,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贯穿在L型定位板的内壁上,所述L型定位板固定连接在混合箱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0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