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节能降噪窗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7122.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0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胜;叶长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叶安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E06B3/67;E06B7/22;E05B1/00;E05B65/08;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国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96 | 代理人: | 徐博 |
地址: | 2427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降噪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降噪窗,包括门框,所述门框内安装有内扇,且门框和内扇的接触部固定有硅胶条,并且内扇内安装有橡胶垫;还包括;真空玻璃,所述真空玻璃安装于内扇的内部空腔内,且内扇内固定有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所述内扇包括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该低碳节能降噪窗,门框、内扇和压线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UP)材料拉挤成型,且门框、内扇和压线断面空心腔室内设置低发射率层,具有与现有金属材料相同的隔热效果,同时可以减少碳排放量,通过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实现远离结露、隔热保温和隔声降噪的功能,同时夹胶玻璃内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膜可以对破碎的玻璃进行粘接,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碳节能降噪窗。
背景技术
建筑门窗是针对建筑中实现室内通风和空间遮蔽的工具,通过门窗的开启和关闭,实现空间的开启和封闭,起到一定的隔音保温等功能,但是现有的建筑门窗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据数据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30%,而通过门窗损失的能量,约占建筑外围护墙结构能量损失的50%,改善门窗隔热降噪性能,对实现建筑节能降噪十分关键,有助于减碳战略的实施,推动建筑节能迈向超低能耗,迈向零能耗,已成趋势,但是现有市场上的复合或者全金属型材投入大,同时门窗质量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及能耗的降低,不利于实现高效降噪的同时实现低碳节能,两个门扇在关闭时,门扇中间存在缝隙,也是影响隔音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低层建筑中,门窗还需要起到一个防盗的作用,现有的建筑门窗,在进行隔音的同时,不方便实现便捷的锁紧和防盗保护,现有的锁紧机构,操作繁琐,有时居家人员疏忽,会出现忘关锁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建筑门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节能降噪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建筑门窗,不利于实现高效降噪的同时实现低碳节能,两个门扇在关闭时,门扇中间存在缝隙,也是影响隔音的重要因素,同时不方便实现便捷的锁紧和防盗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节能降噪窗,包括门框,所述门框内安装有内扇,且门框和内扇的接触部固定有硅胶条,并且内扇内安装有橡胶垫;
还包括;
真空玻璃,所述真空玻璃安装于内扇的内部空腔内,且内扇内固定有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并且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在内扇内由外至内分布,而且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通过压线和硅胶垫固定在内扇内,同时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之间固定有软边条;
所述内扇包括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且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分布在门框的内外两侧,并且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内侧的边缘处均粘接有密封软垫,所述第一门扇上密封软垫内嵌入式固定有第一磁条和电磁铁,且电磁铁固定于第一门扇上,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上密封软垫的外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锁紧条和第二锁紧条,且第一锁紧条和第二锁紧条位于靠近电磁铁方向第一磁条的一侧,所述第二门扇上密封软垫内嵌入式固定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一门扇的内侧螺栓固定有把手,且把手的内侧通过嵌入式安装有弹性伸缩杆连接有压板,并且压板的一侧固定有接触片,所述把手内嵌入式固定有金属接电片,且金属接电片位于接触片的一侧,并且把手的外部嵌入式安装有电池盒。
优选的,所述门框、内扇和压线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UP)材料拉挤成型,且门框、内扇和压线断面空心腔室内设置低发射率层,由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UP)拉挤成型,密度仅为1.7T/m³,拉伸强度能达到388MPA,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UP)拥有很低的导热系数,仅为0.39W/M.K,同时采用低发射率层,与现有的空腔填充发泡材料技术相比可以获得相同隔热效果,且更简单有效、更具性价比,减少碳排放,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更低,非金属型材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为2.5T/T,远低于生产金属型材的碳排放量12T/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叶安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叶安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7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