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及计算机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0074.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4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韩美俊;肖炳科;许宏良;张少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N1/00 | 分类号: | H02N1/00;G06F30/20;G06F30/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半导体 发光 组件 结发 设备 计算机 构建 方法 | ||
1.一种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外加电路依次连接成回路的正极、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和负极,设置在正极和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之间的强电子受体装置,间隔设置在负极和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之间的强电子供给装置,与强电子受体装置和强电子供给装置连接的谐振器,以及用于控制谐振器震动的控制装置;
强电子供给装置包括BV分子(苄基紫精)层,强电子受体装置包括F4TCNQ分子(2,3,5,6-四氟-7,7',8,8'-四氰二甲基对苯醌)层,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包括靠近BV分子层一侧的二维磷烯γ-P层和形成在二维磷烯γ-P层表面且靠近F4TCNQ分子层一侧的二维磷烯δ-P层;谐振器工作时,带动F4TCNQ分子和BV分子在电极和异质结基底之间震动,产生电荷转移并形成供电电流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强电子受体装置包括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二维基底材料,F4TCNQ分子层形成在二维基底材料表面,强电子受体装置接触到正电极时,正电荷就会自动在正电极上积累;强电子供给装置包括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二维基底材料,BV分子层形成在二维基底材料表面,强电子供给装置接触到负电极时,负电荷就会自动在负电极上积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的计算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二维磷烯γ-P和δ-P单胞结构并优化,对优化后的γ-P单胞结构采用4*5进行超胞构建,δ-P单胞结构采用4*3进行超胞构建,分别得到单层稳定的γ-P和δ-P二维材料;
(2)构建δ-P/γ-P异质结材料:对单层稳定的γ-P和δ-P二维材料扶手椅边和锯齿形边施加应变处理,再将γ-P纵向堆叠到δ-P上进行结构优化,得到稳定的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
(3)构建结构稳定的F4TCNQ分子和BV分子;
(4)将步骤(3)构建好的F4TCNQ和BV分子放在步骤(2)构建的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的顶位、桥位和空位,分别计算吸附体系的吸附能,最终确定吸附体系的最稳定吸附位置和吸附能大小;
(5)分别计算F4TCNQ在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的δ-P层一侧的最稳定吸附位置和BV磷烯二维材料异质结基底的γ-P层一侧的最稳定吸附位置的Bader电荷转移量和能带结构,画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与分子对数量关系的匹配图,确定所需分子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的计算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具体优化方法为:γ-P晶格常数扶手椅边为锯齿形边为δ-P晶格常数扶手椅边为锯齿形边为分别设置的真空层并采用PBE+vdW泛函进行结构优化,其中能量收敛精度设置为1*10-3meV/atom,力的收敛精度设置为采用11*11*1的k点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的计算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体应变处理方法为:对γ-P扶手椅边应变变量处理为压缩0.88%,锯齿形边应变变量处理为拉伸0.55%;对δ-P扶手椅边应变变量处理为拉伸0.85%,锯齿形边应变变量处理为压缩0.57%,使得两种二维材料扶手椅边都为和锯齿形边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的计算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具体构建方法为:在MS(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构建出F4TCNQ和BV分子的结构,并采用PBE+vdW的泛函进行结构优化,能量收敛精度设置为1*10-3meV/atom,力的收敛精度设置为采用9*9*1的k点网格,从而获得准确度更高的结构稳定的F4TCNQ和BV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半导体发光组件的异质结发电设备的计算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吸附能计算方法为采用PBE+vdW泛函,能量收敛精度设置为1*10-3meV/atom,力的收敛精度设置为采用3*3*1的k点网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00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