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耦合式滑环及CT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1199.0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6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超;徐圆飞;李保磊;翟利;梁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G01R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丛洪杰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耦合 滑环 ct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耦合式滑环及CT检测装置,属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简称“CT技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宽旋转盘的宽度来提高整个系统的通信速率,导致设备体积增大,并且成本高的问题。该电容耦合式滑环包括盘体、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包括发送天线和发送端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盘体的内表面设有周向设置的天线。本发明实现了多通道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简称“CT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耦合式滑环及CT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简称“CT技术”)因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安全检查领域被高度重视并广泛使用。
电容耦合式滑环是CT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CT转子端和定子端之间功率和数据传输。
目前,常用的非接触导电滑环,旋转体间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无线电容耦合传输和光传输两种。
电容耦合式滑环是通过环绕于旋转盘外沿的柔性天线与固定端的接收天线之间的电容耦合来实现信号的传输。与光传输电滑环相比,电容耦合式滑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产生电磁辐射,且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动线圈和静线圈间的距离变化会影响数据的采集,导致数据传输速率很难满足要求。
电容耦合式滑环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都是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材料本身特性及插件的连接方式,存在随着传输信号频率的提高,信号完整性效应的问题;结合无线电容耦合传输原理,因此信号传输最高速率受到限制,而不能无限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上单通道发射天线传输的信号最高速率为10Gbps。随着传输信息的数据量增大,对传输速率及误码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增加过增宽旋转盘的宽度,在保证每个通路10Gbps传输速率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通信通道数来提高整个系统的通信速率。但旋转盘的宽度增加会增大设备体积,并且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容耦合式滑环及CT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滑环通过增宽旋转盘的宽度来提高整个系统的通信速率,导致设备体积增大,并且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容耦合式滑环,包括盘体、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包括发送天线和发送端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盘体的内表面设有周向设置的天线。
基于上述电容耦合式滑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为内部中空的环状,所述盘体的内表面设有周向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发送天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发送天线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发送天线围成一个圆形。
基于上述电容耦合式滑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第一接收单元设于所述盘体的内表面附近。
基于上述电容耦合式滑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的外表面设有周向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发送天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发送天线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基于上述电容耦合式滑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1 个以上。
基于上述电容耦合式滑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送端数据处理单元包括发送电路板和数据线,所述发送天线和所述数据线均与所述发送电路板连接。
基于上述电容耦合式滑环的进一步改进,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发送天线为2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CT检测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容耦合式滑环。
基于上述CT检测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射线源、CT探测器和传送带;所述射线源和所述CT探测器均固定于所述盘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1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