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涤纶棉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3036.6 | 申请日: | 202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5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郎欢乐;李世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全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大成君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7 | 代理人: | 张伯坤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工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神经 显微 血管 减压 涤纶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用于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涤纶棉及其用途,开发具有不特定立体形态的涤纶棉,所述涤纶棉为棉絮状结构,所述涤纶棉包括若干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为波浪形,所述涤纶纤维的纤度为d,d=100D~200D,所述涤纶纤维的丝数f=(0.2~2)*d,所述涤纶棉的密度为0.003g/cm3~0.01g/cm3,所述涤纶纤维的各细丝之间为分离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涤纶棉兼具了柔软、蓬松且有一定弹性,能够在临床过程中被任意塑形,且可以不同大小的涤纶棉组合使用,能够快速地根据颅神经与脑显微血管之间的空间结构,选择适当大小及形状的涤纶棉,将塑形的涤纶棉放置于颅神经和脑显微血管之间,实现颅神经和脑显微血管的隔离,以治疗病患的颅神经病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涤纶棉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颅神经又称“脑神经”,人体有12对脑神经,即有24条,属周围神经,从脑内发出的左右成对的颅神经。颅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当颅神经受到血管的压迫,人会出现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咬肌痉挛、眼睑痉挛、体位性眩晕、美尼尔综合症等,如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通常需要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是通过机械、药物或放射的方法,阻断神经传递,从而抑制疼痛,但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触觉的传递,且不能够根治,容易复发。
手术治疗是通过临床开颅手术的方法,解决神经疼痛。经研究发现,颅神经痛或痉挛等症状主要是因血管压迫颅神经造成的,此类病痛需要将颅神经与显微血管隔离开,避免显微血管对颅神经的直接压迫,此类手术又叫做颅神经减压术。
在颅神经减压术中,颅神经与显微血管的隔离通常是通过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垫片、特氟龙(聚四氟乙烯)棉、涤纶垫片等。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垫片存在的缺陷在于,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垫片垫于显微血管和颅神经之间,因垫片与颅神经、显微血管之间的接触比表面积较小,一方面因振动等原因松动而移位;另一方面,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垫片硬度较大,长时间后,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垫片本身会刺激颅神经,从而造成新的病痛。特氟龙(聚四氟乙烯)棉是特氟龙(聚四氟乙烯)纤维组成,特氟龙(聚四氟乙烯)纤维本身弹性较大、不容易弯曲,临床使用过程中不易塑形,也就不利于做成任意形状以填充颅神经与显微血管之间的不特定形状空间,长时间后,特氟龙(聚四氟乙烯)棉中的纤维本身会刺激颅神经,也会造成疾病复发。涤纶垫片,与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垫片类似之处在于,因垫片与颅神经、显微血管之间的接触比表面积较小,会因振动或其他因素发生位移脱落而导致复发。
鉴于此,亟需开发一种颅神经与显微血管之间的隔离物,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用于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涤纶棉及其用途,开发具有不特定立体形态的涤纶棉。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用于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涤纶棉。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涤纶棉用途。
为实现上述发明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涤纶棉,所述涤纶棉为棉絮状结构,所述涤纶棉包括若干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为波浪形,所述涤纶纤维的纤度为d,d=100D~200D,所述涤纶纤维的丝数f=(0.2~2)*d,所述涤纶棉的密度为0.003g/cm3~0.01g/cm3,所述涤纶纤维的各细丝之间为分离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全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全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3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