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柔性管缆与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6165.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齐金龙;段立志;石锦坤;周健伟;高超;李国毅;马庆林;刘耀江;陈晓东;张云鹏;梁光强;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6 | 分类号: | F16L1/16;H02G9/00;H02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郑利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柔性 锚固 基座 水下 连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柔性管缆与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方法,包括:S1、将永久锚固索具及悬挂索具连接在动态柔性管缆的附接元件上;S2、动态柔性管缆在水下铺设直至带有附接元件的管段入水,与悬挂索具连接的第一临时配重通过重力作用悬挂在附接元件下方;S3、继续下放动态柔性管缆,直至将第一临时配重下放在锚固基座附近的海床上;S4、船舶吊机将第二临时配重下放入水至附接元件附近,将第二临时配重悬挂在附接元件上,通过重力作用将附接元件下拉靠近锚固基座;S5、将永久锚固索具连接至锚固基座的系固点上。本发明的动态柔性管缆与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解决了带正浮力的动态管缆向海床上的锚固基座连接的作业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管缆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柔性管缆与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深水海洋石油的开发中,动态柔性管缆是指连接海底管缆终端和海面浮动设施(比如FPSO)的输油输气管道、电缆和脐带缆。波浪构型是动态柔性管缆常用的构型之一。波浪构型是在海底着泥点与海面浮动设施之间的动态管缆上,靠近着泥点一端的管缆上安装浮体材料上升动态管缆在水中形成上弯段,上弯段与顶部之间的动态管缆通过配重材料或是管缆自重形成下弯段。针对动态管缆在着泥点附近是否有锚固波浪构型分为有锚固和无锚固两种形式。有锚固的波浪构型的动态管缆,在动态管缆的着泥点附近,有一条锚固索具将动态管缆锚固到海床上的锚固基座上。因此,有锚固的波浪构型动态管缆,要完成动态管缆向锚固基座的连接作业,需要抵抗动态管缆上弯段的浮力下拉动态管缆,使动态管缆的锚固连接元件和锚固基座相互靠近,然后连接动态管缆的系固点和锚固基座之间的永久锚固索具。
对于动态管缆的永久锚固索具和锚固基座之间的连接,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在铺设船上布置绞车,绞车钢丝绳经海底进行路由转向,然后连接到动态管缆锚固点,通过绞车下拉动态管缆锚固点的方式完成永久锚固索具的连接。然而,上述方法因绞车钢丝绳路由转向的布置实现较困难,绞车钢丝绳的存在限制铺设船艏向等问题,影响铺设作业,其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柔性管缆与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态柔性管缆与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永久锚固索具及悬挂索具连接在动态柔性管缆的附接元件上;
S2、所述动态柔性管缆在水下铺设直至带有所述附接元件的管段入水,与所述悬挂索具连接的第一临时配重通过重力作用悬挂在所述附接元件下方;
S3、继续下放所述动态柔性管缆,直至将所述第一临时配重下放在锚固基座附近的海床上,临时锚固所述动态柔性管缆;
S4、船舶吊机将第二临时配重下放入水至所述附接元件附近,将所述第二临时配重悬挂在所述附接元件上,所述第二临时配重通过重力作用将所述附接元件下拉靠近所述锚固基座;
S5、将所述永久锚固索具远离所述附接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锚固基座的系固点上,完成所述动态柔性管缆与所述锚固基座的水下连接。
优选地,步骤S1中,在铺设船上,将永久锚固索具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动态柔性管缆的附接元件上;将所述永久锚固索具沿轴向临时固定在所述动态柔性管缆上;
在步骤S5中,先解除所述永久锚固索具在所述动态柔性管缆上的临时固定,将所述永久锚固索具拉开,再通过ROV将所述永久锚固索具远离所述附接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锚固基座的系固点上。
优选地,步骤S1中,先将悬挂索具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附接元件上,并将所述悬挂索具折叠后临时固定在所述附接元件上;
步骤S2中,在带有所述附接元件的管段入水后,再通过船舶吊机将所述第一临时配重吊放入水;在水下,将所述悬挂索具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临时配重上,解除所述船舶吊机与所述第一临时配重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6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