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枪鱼肽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7265.5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6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力军;叶伟昌;孙东方;王雅玲;房志家;邓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01 | 分类号: | A61K38/01;A61P1/00;A61P25/24;A61P29/00;A23L33/18;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枪鱼 调节 肠道 改善 抑郁 行为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海产品功能化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金枪鱼肽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金枪鱼肽干预后,模型小鼠血清中显著升高的炎症因子和LPS水平得以恢复,海马区和肠组织中显著降低以及粪便中显著升高的5‑HT含量也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肠道菌群Bacteroidota/Firmicutes(B/F)比值由模型组的1.58升高到6.61,基本恢复空白组水平;模型组降低的Muribaculaceae丰度及提高的的Bacteroides、Alistipes丰度均恢复至空白组水平。结论:金枪鱼肽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机体炎症及肠道5‑HT水平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产品功能化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金枪鱼肽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抑郁障碍,临床可见心境低落、木僵以及缺乏生存欲望。患者发病期间血清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显著降低,并伴随脑部炎症。据WHO的2017年调查报告指出,近10年,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超18%,到2015年为止已超过3亿。据推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疾病负担的首要因素之一。
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以单胺类神经递质药物为主,但临床一线治疗仍然对约1/3的患者无治疗作用。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及高效防治方法。由于抑郁症病程较长,长期服用单胺类药物会对机体产生较多不利影响,并产生抗药性。因此,绿色健康、无副作用的食物来源的天然抗抑郁功能活性成分成为目前研究的新热点。海洋源活性肽因其生物医学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枪鱼肽作为一种海洋源多肽,在疾病治疗、生物活性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尚未有将金枪鱼肽应用于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
一般认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主要是神经营养因子假说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异常表达、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自噬,海马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分泌的减少以及再摄取的增加。然而这些假说均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发病的全部现象。科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炎症是抑郁症发生的通路之一,可以解释由抑郁症带来的各种内分泌异常现象。因此,近年来,炎症假说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炎症是一种机体受到慢性应激、药物、不当饮食等诱发的免疫调节系统失衡引起的非特异性、全身性、持续性的促炎或抑炎反应失衡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中的TNF-α、IL-1、IL-6等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粘膜屏障失衡是诱发系统炎症及抑郁症的重要的驱动力。研究报道,在慢性应激条件下小鼠肠道菌群会发生紊乱,肠道通透性显著提高,血液中LPS水平上升,诱发促炎因子显著升高,形成机体系统低度炎症。而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可跨过血脑屏障激活或参与脑部炎症反应,影响脑部5-HT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发抑郁症的发生,但金枪鱼肽在该通路中的作用尚待探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首先提供金枪鱼肽在制备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金枪鱼肽在制备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酶解金枪鱼肉制备金枪鱼肽,使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以下简称慢性应激)建立的小鼠抑郁模型,并通过灌胃金枪鱼肽进行干预,结合行为学、炎症因子、LPS、5-HT以及肠道菌群指标的测定,考察金枪鱼肽对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并基于肠-脑轴初步解析金枪鱼肽的干预途径,为开发金枪鱼肽抗抑郁产品提供实验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7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