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轮机可转导叶转动机构辅助作动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9260.6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6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冰;李冬;汪作心;吴思雨;高思华;夏凯;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9/20 | 分类号: | F02C9/20;F04D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轮机 转导 转动 机构 辅助 作动筒 | ||
本发明一种燃气轮机可转导叶转动机构辅助作动筒,包括动力活塞、动力弹簧、辅助作动筒壳体、辅助作动筒盖、调节衬套、螺栓和管接头;所述辅助作动筒壳体和辅助作动筒盖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形成一个密封的腔室,以供动力活塞活动,所述动力活塞与辅助作动筒壳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环,辅助作动筒盖上设置有管接头,管接头与所述动力活塞相通,所述动力弹簧充满在辅助作动筒壳体和辅助作动筒盖内,并且环绕着动力活塞;本发明利用燃气轮机的工况升高,压气机同一部位的气体压力差增大,降工况同一部位的气体压力差减小的情况,作为作动筒动作的动力源,实现作动筒的动作与燃气轮机的运行工况相结合,实现自适应的可转导叶调节。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机械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可转导叶转动机构辅助作动筒。
(二)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燃气轮机在低工况或变工况喘振裕度不足的问题,可转导叶、中间级放气、防喘处理机匣三种有效的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到燃气轮机的防喘结构设计中,其中可转导叶结构需要外部的动力源来推动可转导叶转动。
可转导叶的动力源常规的采用液压式、电动式。二者推动可转导叶转动的角度较为精确,同时推力较大,但机构较为复杂,安装到燃气轮机的机匣外部,给机匣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燃气轮机可转导叶机构的动力源问题而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可转导叶转动机构辅助作动筒,此结构的动力来源于燃气轮机压气机内部的高压空气,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气轮机可转导叶转动机构辅助作动筒,包括动力活塞、第一动力弹簧、第二动力弹簧、第三动力弹簧、辅助作动筒壳体、辅助作动筒盖、调节衬套、螺栓、第一密封环、和管接头;所述辅助作动筒壳体和辅助作动筒盖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形成一个密封的腔室,以供动力活塞活动,所述动力活塞与辅助作动筒壳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环,辅助作动筒的动力腔与弹簧腔分别与主作动筒的腔室相连接,可实现二者同步动作,随着燃气轮机工况的升高,高、低压气体通过管接头分别进入控制作动筒的动力腔与弹簧腔,燃气轮机工况继续升高,进入控制作动筒的动力腔与弹簧腔的气体压差增大,逐步通过动力活塞压缩动力弹簧,使动力活塞运动进而推动可转导叶执行机构动作。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管接头与辅助作动筒盖之间;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第二密封环、第三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第三密封环(12)设置在辅助作动筒壳体和辅助作动筒盖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和第三密封环为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燃气轮机压气机内部自身的高、低压空气的压差随着燃气轮机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的原理,推动作动筒的动力活塞,实现了可转导叶的自适应调节,减小了燃气轮机可转导叶执行机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减轻了燃气轮机机匣的负担。
(四)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辅助作动筒示意图;
图2是辅助作动筒局部剖面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2,一种燃气轮机可转导叶转动机构辅助作动筒,包括动力活塞1;第一动力弹簧2;第二动力弹簧3;第三动力弹簧4;辅助作动筒壳体5;辅助作动筒盖6;调节衬套7;螺栓8;垫片9;第一密封环10;第二密封环11;第三密封环12;管接头13。辅助作动筒的动力腔与弹簧腔分别与主作动筒的腔室相连接,可实现二者同步动作,随着燃气轮机工况的升高,高、低压气体通过管接头13分别进入控制作动筒的动力腔与弹簧腔,燃气轮机工况继续升高,进入控制作动筒的动力腔与弹簧腔的气体压差增大,逐步通过动力活塞1压缩动力弹簧2、3、4,使动力活塞运动进而推动可转导叶执行机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9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