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0268.4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汀山;吕凯;王妍;居文平;程东涛;许朋江;石慧;张建元;薛朝囡;邓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8/00 | 分类号: | F24D18/00;F24D19/10;F25B30/04;F22D1/50;F22D11/06;F01D15/10;F24D10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出力 耦合 吸收 式热泵 供热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热网回水和热网补水先在吸收式热泵中进行初步加热,之后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进行加热,另一部分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加热,之后再汇合对外进行供热;在抽凝机组除氧器之前设置凝结水箱,为抽凝机组和低压缸零出力机组提供凝结水,利用抽凝机组低压加热器加热抽凝机组和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的凝结水。本发明利用抽凝机组低压加热器加热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的凝结水,解决了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凝结水加热问题,通过合理热网水分配不同阶段加热热源,合理利用系统余热,机组的能量利用率较高,通过调整吸收式热泵热负荷以及热网加热器抽汽量,满足不同供热期所需热网供水温度,具有运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领域,涉及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热电联产机组多采用抽凝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或者使凝器式汽轮机在供热工况下提高背压运行,抽汽供热机组与高背压供热机组的电热负荷运行域的特点具有一般普适性,其他机组的电热负荷运行域也会有类似特点,某300MW抽凝式机组与某300MW高背压机组热电负荷特性如图1所示。高背压机组的电负荷调节范围非常小,而抽凝机组在热负荷较高时,电负荷调节范围也逐渐降低;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电热特性如图2所示,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后,机组的热负荷调节范围增加,电负荷调节范围也随之增加,可以满足机组的灵活调峰需求;为了满足机组供热的同时兼具灵活调峰能力,也解决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凝结水加热问题,提出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包括:
第一热电联产机组,所述第一热电联产机组包括第一锅炉以及第一汽轮机组;第一汽轮机组包括依次与第一锅炉相连的第一高压汽轮机、第一中压汽轮机和第一低压汽轮机;
第一中压汽轮机的排汽端分别与第一低压汽轮机的入口和第一除氧器的第一入口相连;
第一低压汽轮机的排汽端与第一凝汽器的热侧工质入口相连,第一凝汽器的热侧工质出口经第一低压加热器连接至凝结水箱的第一入口,凝结水箱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一除氧器的第二入口;第一除氧器的出口通过第一高压加热器与第一锅炉相连;
第二热电联产机组,所述第二热电联产机组包括第二锅炉以及第二汽轮机组;第二汽轮机组包括依次与第二锅炉相连的第二高压汽轮机、第二中压汽轮机和第二低压汽轮机;
第二中压汽轮机的排汽端分别与第二低压汽轮机的入口、第二除氧器的第一入口、吸收式热泵的热源工质入口、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的入口以及热网加热器的热侧工质入口相连;
第二低压汽轮机的排汽端与第二凝汽器的热侧工质入口相连,第二凝汽器的热侧工质出口与第一凝汽器的热井相连;第二除氧器的第二入口与凝结水箱的第二出口相连;第二除氧器的出口通过第二高压加热器与第二锅炉相连;
吸收式热泵,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热源工质出口与凝结水箱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吸收式热泵的被加热工质入口输入热网回水和热网补水,被加热工质出口一路与小汽机乏汽加热器冷侧工质入口相连,另一路与热网加热器冷侧工质入口相连;
热网加热器和小汽机乏汽加热器的热侧工质出口均连接至第一凝汽器的热井,冷侧工质出口均输出热网供水;
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热侧工质出口与小汽机乏汽加热器热侧工质入口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