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及波长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0589.4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3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刘雅丽;李小宽;李昱东;冯梁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9/02 | 分类号: | G01J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波长 标准 获取 装置 测量 | ||
1.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模二极管、微腔芯片、扫描电压控制模块、λ/4玻片、原子气室、光电二极管、信号控制采集系统、扩束模块、准直模块、薄膜劈尖、CCD、数据处理模块;多模二极管发出的光经过PN结结构微腔芯片选模得到单色光,通过电压扫描控制模块控制微腔芯片谐振波长,实现波长可调谐输出;经过偏振处理后,入射原子气室,当激光频率与气室内碱金属原子超精细基态能级差相等时,由于相干布局囚禁效应,原子不再吸收激光,此时透射光最强;通过对探测器接收信号进行分析,将透射光信号最强状态反馈给扫描电压控制模块,锁定此时的波长,即能够得到波长锁定至原子基态能极差的芯片化波长标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原子气室采用MEMS工艺制备,里面包含铷原子;原子气室外部有一个微型线圈加热装置,在工作状态时,线圈加热,保持气室内铷原子处于气体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级二极管为普通多模半导体二极管,输出光谱范围有一定宽度,其中心波长与碱金属原子基态能级频率差相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腔芯片是一种由P型半导体材料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半导体结构微环腔,在P型半导体材料和N型半导体材料两侧均分布微型电极;微腔芯片的谐振波长与碱金属原子基态能级频率差相当,谐振波长可以通过直条波导耦合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腔芯片对多模二极管输入的光具有选模作用,多模二极管的光进入微腔后,输出光的波长为微腔谐振波长;通过电压扫描模块可以对PN结型微环腔加电压,加电压后改变了微腔芯片内部载流子浓度,从而改变微腔芯片折射率,进而改变微腔芯片谐振波长,实现可调谐波长输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λ/4玻片为微型玻片,用于将微腔输出的线偏振光转变为圆偏振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劈尖材料采用与CMOS工艺兼容的透光材料,所述与CMOS工艺兼容的透光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
8.一种基于芯片化波长标准的波长测量装置,基于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一种芯片化波长标准获取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波长锁定至原子基态能极差的芯片化波长标准基础上,引入薄膜劈尖材料,分别测量标准波长和待测波长通过薄膜劈尖时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将波长的测量直接与量子化的芯片化波长标准联系起来,通过条纹间距的比值确定待测波长。
9.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芯片化波长标准的波长测量装置,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波长标准激光经过扩束准直模块后,形成单色平行光;单色平行光经薄膜劈尖上下表面反射,在薄膜上表面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通过CCD将干涉条纹信号感应成电信号输出,并经过放大、模数转换、傅里叶变化等操作测出条纹间距d0;
步骤二:将待测波长经过扩束准直模块后,形成单色平行光;单色平行光经薄膜劈尖上下表面反射,在薄膜上表面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通过CCD测量出条纹间距d;
步骤三:根据薄膜劈尖干涉中干涉条纹间距和波长的确切关系,由d和d0的比值求出待测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5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