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感神经消融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0704.8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5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柳平;郑江山;王容;胡嫣;沈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傅(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08 | 分类号: | A61B18/08;A61B18/12;A61B18/14;A61B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王志东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感神经 消融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感神经消融导管,包括:引导插入端,用于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插入纤维支气管;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装置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插入端,所述消融装置设有用于消融交感神经的检测电极和消融电极;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消融装置的尾端;连接电缆,穿过所述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检测电极和消融电极。所述交感神经消融导管能够在消融过程中通过检测电极监控消融效果,消融结束通过检测电极刺激组织确认手术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导管不需要调整,保障检测位置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融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感神经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不能治愈,但可以治疗——减缓进一步的肺功能丧失、纠正可逆的变化、治疗疾病的问题和症状。
副交感神经是支配肺脏的主要神经之一,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与遍布支气管树的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促进气道粘液分泌和调节局部验证反应,肺副交感神经炎症反射弧理论是指迷走神经可以支配到远端气道,甚至肺泡,支配气道传感器,迷走神经依靠气道传感器或病原体识别受体感知肺内病原和炎症的变化,感知的信息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传入支传递到桥脑的孤束核(NTS)。
在COPD患者中,肺迷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引起远端气道阻塞主要且可逆的因素之一。
目前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肺道副交感神经阻断术是治疗慢阻肺的手段之一。
现有技术之一,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采用有球囊冷却的电极进行消融,通过球囊扩张使电极贴紧组织,消融速度快,可以实现较深度的消融;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消融过程需要多次进行,虽然冷却后消融效率提高,但更容易造成非预期的热损伤,消融过程依靠术者的经验判断。
现有技术之二,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采用可调控直径的环形多电极导管进行消融,消融过程通过调整直径实现与组织的贴靠,同时可通过冷盐水灌注冷却电极和组织表面,多电极同时消融,消融速度快,可以实现较深度的消融;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冷却后消融效率提高,但更容易造成非预期的热损伤,与组织的贴靠与消融过程依靠术者的经验判断。
现有技术之三,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采用可调控直径的多电极导管进行消融,消融过程通过调整直径实现与组织的贴靠,多电极同时消融;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多电极串联在一起,消融过程无法监测,电极采用矩形电极,且各电极不进行电隔离,无法确认各电极间的消融差异。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交感神经消融导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感神经消融导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感神经消融导管,包括:
引导插入端,用于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插入纤维支气管;
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装置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插入端,所述消融装置设有用于消融交感神经的检测电极和消融电极;
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消融装置的尾端;
连接电缆,穿过所述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检测电极和消融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消融装置包括能够径向收缩及扩张的2条以上的控制臂和连接于所述引导插入端和控制手柄之间的控制引线,所述控制臂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上的旋钮控制收缩及扩张,所述检测电极和消融电极设置在所述控制臂上,所述控制臂的首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插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傅(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傅(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光缆敷设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态调节频响特性的磁电换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