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1187.6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龙;程永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8 | 分类号: | F24F11/58;F24F11/64;F24F11/65;F24F11/70;H04L67/125;H04W4/80;H04W76/14;F24F110/10;F24F1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段丰娟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离线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器的网络连接是否发生中断;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时,建立空调器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数据连接;通过近场通信数据连接从终端设备获取针对空调器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为终端设备基于空调器所部署空间的第一环境参数或用户设置参数生成;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采用本发明方案,在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后,通过近场通信数据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对空调器的离线控制,并在网络连接恢复正常后,自动切换为在线控制,使得空调器的控制方式更加灵活,确保智能空调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家电设备的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器作为常用的家电设备,为了满足高智能化的需求,在设计上,通常会在空调器上增设联网模块,以通过联网模块辅助实现空调器的物联网控制功能,从而提升空调器的智能化水平。目前,具有联网功能的空调器,尤其是基于wifi的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基于网络,这样,如果网络突然中断或者网络不稳定时,就无法实现对空调器的离线控制,不够智能,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在空调器出现无法联网的情况下,实现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水平。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丰富空调器的控制方式,提高控制的灵活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离线控制系统。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空调器的网络连接是否发生中断;
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时,建立空调器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数据连接;
通过近场通信数据连接从终端设备获取针对空调器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为终端设备基于空调器所部署空间的第一环境参数或用户设置参数生成;
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
可选地,空调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
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且
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时,建立空调器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数据连接的步骤包括:
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时,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与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建立近场通信数据连接。
可选地,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时,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与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建立近场通信数据连接的步骤包括:
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中断时,检测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是否开启;
若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未开启,生成近场通信开启指令至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以开启第一近场通信模块;
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与已开启的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建立近场通信数据连接。
可选地,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的步骤之后,前述空调器的离线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空调器的网络连接是否发生恢复正常,并在检测到空调器的网络连接恢复正常时,生成近场通信关闭指令至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以关闭第一近场通信模块。
可选地,在检测空调器的网络连接是否发生中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机共驾接管状态测试方法
- 下一篇:自适应实时心电信号质量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