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3340.9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白江浩;王子文;李翔;张嘉骏;郝帅;姚梦远;李鑫;甘军宁;蔡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松 fc 光纤 连接器 | ||
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内均同轴嵌设有陶瓷插芯,且陶瓷插芯内嵌设有光纤,插头包括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连接螺母套设于插座的外部且与插座螺纹连接,陶瓷插芯位于中间壳体内,连接螺母套设于中间壳体外部,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之间设置有防松组件,防松组件包括动棘轮、定棘轮和弹性件。通过对插头和插座结构的创新设计,将普通FC连接器插头‑转接法兰‑插头三段式结构改为插头‑插座两段式结构,减小了连接器的长度和体积,利于连接器的安装,提高了连接器的可靠性,实现小型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FC型光纤连接器时光纤传输系统使用最多的通用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光链路中重要的组成器件,用于实现设备间光信号的传输。随着光纤宽带技术的发展,光纤活动连接器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愈加变得苛刻。
目前,FC型光纤连接器的力学使用条件在不断增加,但是对连接器光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要求没有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FC型光纤连接器通常应用在静态环境下,本身耐振动、冲击等力学环境的能力有限,在力学环境下工作时往往会因为螺纹松动而造成光信号传输损耗增大。在力学条件下通常选择在螺纹处涂覆粘接胶进行防松,但这样会影响连接器的活动连接,不利于设备的更换和维修。
2、FC型光纤连接器本身的尺寸较小,对增设防松结构的难度较大。FC型光纤连接器的使用追求小型化,如何在保证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对连接器进行防松结构改进优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3、FC型光纤连接器的使用十分广泛,连接器的接口已经形成行业标准。若要对FC型光纤连接器进行改进,其接口尺寸必须要保证与原有接口一致,并且可以互换,而不应该增加新的接口尺寸,这也是目前该型连接器的结构防松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耐力学性能好,可靠性高,同时可与通用FC型光纤连接器互换。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松FC型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插座内均同轴嵌设有陶瓷插芯,且陶瓷插芯的轴线位置嵌设有光纤。
所述插头包括转动连接的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连接螺母套设于插座的外部且与插座螺纹连接,陶瓷插芯同轴位于中间壳体内,连接螺母同轴设置于中间壳体外部,中间壳体和连接螺母之间设置有防松组件,防松组件包括动棘轮、定棘轮和弹性件,动棘轮连接于连接螺母的内壁,定棘轮连接于中间壳体的外壁,动棘轮和定棘轮相正对的面为齿面,弹性件使得定棘轮和动棘轮的齿面抵紧在一起。
通过设置防松组件,将连接螺母正向旋入时,插头和插座逐渐连接起来,实现光纤的连接;当连接螺母反向旋出时,由于动棘轮和定棘轮齿面的特殊设计,需克服弹性件施加的预压力才能完成动棘轮和定棘轮齿面的分离,从而起到防松作用。
其中,所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波簧。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波簧。
在上述的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定棘轮位于动棘轮远离插座的一侧,弹性件两端分别卡设于动棘轮远离定棘轮的一侧、以及中间壳体的外部,动棘轮的外周向面连接有至少三个沿着动棘轮周向分布的第一连接键,连接螺母的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键槽,第一连接键位于第一键槽内且能够在第一键槽滑动,连接螺母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面,中间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位于第二台阶面远离插座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棘轮和定棘轮对连接螺母限位,使得连接螺母不会向过于远离插座的方向移动,第一台阶面对第二台阶面限位,使得连接螺母不会向过于靠近插座的方向移动。该设计保证了连接螺母有一定的运动行程,安装时可将前壳体上的定位键露出,便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3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