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6637.0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强新新;张晓娜;安金星;赵佳旺;杨兆辉;赵建新;顾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9/24 | 分类号: | C07C319/24;C07C319/28;C07C32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代芳 |
地址: | 116308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噻唑 氯化 工艺 废水 资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将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中难于提纯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在酸性、加热条件下转化成二硫代二苯甲酸,中和蒸馏后,再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等方式提取二硫代二苯甲酸,实现了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本发明所述方法对二硫代二苯甲酸具有纯化效果,最终得到的产品纯度大于9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是目前最重要的新型工业杀菌、防霉、防腐剂之一。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具有突出的抑制真菌、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有机介质中滋生的作用,被认为是微毒、安全无害的绿色环保杀菌、防霉、防腐剂之一。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广泛地应用于乳胶漆、油品、造纸、油墨、皮革制品、水处理等技术领域。
公开号为CN95109906.X,ZL201710464137.6及ZL201710407377.2的专利申请公开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合成方法均是以邻氯苯腈为原料,经硫化、氯化合成及碱溶酸化提纯得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成品,具体过程如下:
硫化:
氯化:
碱溶酸化:
现有技术中,有关文献对于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基本制备方法描述如下:
1)硫化:以邻氯苯腈为起始原料,经硫化后转化为硫化产物(邻S-烷基苯甲腈),其中硫化剂为烷基硫醇(氢氧化钠存在时转化为烷基硫醇化钠),硫化反应结束后,分层,其中硫化产物在油相中,氯化钠在水相中;
2)氯化:硫化产物与氯气反应后生成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并从水相中析出,过滤得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粗品,滤液为氯化工艺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3)碱溶酸化提纯: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粗品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得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钠盐水溶液,1,2-苯并异噻唑啉-3-酮钠盐水溶液经脱色、过滤、酸化、离心等步骤得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成品。
上述氯化过程中,反应生成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粗品经过滤,得到氯化工艺废水。经计算,每生产一吨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会产生数吨氯化工艺废水。而氯化工艺废水中一般含有一定浓度的盐酸、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和其他有机物,不能作为盐酸再利用,且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目前,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是用液碱中和,得到含氯化钠的盐水;盐水中的有机物经溶剂萃取分层后,将盐水层浓缩蒸馏,得到副产物氯化钠;有机层经蒸馏回收溶剂,产生的釜残中含有一定难于纯化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一般只能作为固委托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可见,IT氯化工艺废水处理方式复杂繁琐,成本高,废水中的有机成分也均作为废弃物被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在对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人惊奇地发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氯化工艺废水经加热处理后,其中含有的绝大部分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可转化为二硫代二苯甲酸,推测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
二硫代二苯甲酸(二硫代水杨酸,DSTA)是合成光引发剂ITX等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二硫代二苯甲酸主要通过重氮化-硫化路线生产。该路线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低温下与亚硝酸钠和盐酸进行重氮化反应,然后与多硫化物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其收率在90%左右,且该工艺普遍存在所得产品不易纯化,产生大量难处理的含硫废水,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反应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6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