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8535.2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3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罗马思阳;范晟华;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635 | 分类号: | G06F16/635;G06V40/16;G06F3/16;G06F3/01;G06F1/3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陈坚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自动 驾驶 智能 座舱 多模态 人机交互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能座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座舱,座舱内包括座椅组件、显示屏、音响模块和控制模块,显示屏上设置有摄像模块,通过配置的识别驾驶人员策略,能够根据驾驶人员来调取对应偏好数据中设定的歌单来提高驾驶人员的驾驶体验,通过配置的目标状态识别策略,能够判定驾驶人员是否处于休息状态,若驾驶人员正在休息则关闭显示屏,减少能源的损耗,通过配置的距离提醒策略能够判断驾驶人员观影距离是否距离显示屏过近,若距离过近则通过扬声器来发出提醒保持距离语音,避免驾驶人员和乘客在观影时导致的近视,从而提升驾驶人员在座舱中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座舱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在现有具备自动驾驶的汽车中其驾驶座舱仍然较为传统,驾驶人员通常通过语音或触控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车内的影音娱乐或驾驶座椅组件的按摩功能,智能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用于提升驾驶人员在座舱中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包括座舱,所述座舱内包括座椅组件、显示屏、音响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摄像模块,所述座椅组件用以为驾驶人员和乘客提供座位;
所述音响模块包括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用以播放音乐或提示语音;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户数据库和调取单元,所述用户数据库用以存储预设的驾驶人员面部数据以及预设的偏好数据,预设的驾驶人员面部数据与预设的偏好数据一一对应,预设的偏好数据包括歌单,所述调取单元用以调取所述用户数据库中的预设的偏好数据的歌单;
所述摄像模块包括人脸识别单元、目标状态识别单元和人体距离计算单元,当驾驶人员坐在所述座椅组件上时,所述人脸识别单元识别驾驶人员面部,并生成实际驾驶人员面部数据,所述人体距离计算单元用以分别计算驾驶人员面部和乘客面部至所述显示屏之间距离并分别生成对应的距离数值;
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有识别驾驶人员策略,所述识别驾驶人员策略:所述人脸识别单元将实际驾驶人员面部数据和预设的驾驶人员面部数据作比对,若实际驾驶人员的面部数据与所述用户数据库中预设的驾驶人员面部数据相匹配则生成调取指令,所述调取单元根据调取指令调取对应的预设的偏好数据中的歌单显示在显示屏上;
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有目标状态识别策略,所述目标状态识别策略:所述目标识别单元识别驾驶人员面部状态并与预设驾驶人员休息时的面部状态做比对,并生成面部状态重合度,若面部状态重合度大于预设驾驶人员休息时的面部状态重合阈值时则判定驾驶人员正在休息,关闭所述显示屏;
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有距离提醒策略,所述距离提醒策略:所述距离计算单元将距离数值与预设的距离阈值做比对,若距离数值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生成提醒保持距离指令,所述扬声器单元根据提醒保持距离指令发出提醒保持距离语音。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摄像模块还包括手部姿势估计单元,所述手部姿势估计单元包括若干个预设的手势,且每个预设的手势对应一个手势指令,所述手部姿势估计单元用以识别驾驶人员的手势对应的预设的手势,并调取对应的手势指令,通过手势指令来控制所述扬声器单元进行播放操作,所述播放操作包括有,增大播放音量、减小播放音量、播放上一首歌曲、播放下一首歌曲或视频播放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85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