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钳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0036.7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梁敏臣;梁程;柴洪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1/00 | 分类号: | B25F1/00;B25B7/12;B25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金海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钳,其包括第一钳柄、第一钳头、第二钳柄、第二钳头,第一钳柄的一端设有与螺栓的一侧相贴合的第一卡紧结构,第二钳柄的一端设有与螺栓的另一侧相贴合的第二卡紧结构;第一钳头的下侧面为平面,第二钳头的上侧面上设有弧形倒钩,弧形倒钩的端部设有U型开口槽;第一钳头的右端面上设有具有一字型端头的第一杆;第二钳头的右端面上设有具有十字型端头的第二杆;第一钳头上设有用于容纳线束一侧的第一凹槽,第二钳头上设有用于容纳线束另一侧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本发明具有多种功能,使得操作工人在作业时无需携带多种作业工具,也无需频繁的更换作业工具,从而能够有效地简化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拆卸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钳。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物体之间的连接、紧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钉子、螺丝钉、螺栓、螺母等使用频率较高;由于上述连接方式经常需要组合使用,因此操作工人在作业时需要携带上述产品所需要的多种作业工具,如锤子、扳手、螺丝刀等,不仅携带不方便,而且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工作工具,使得作业工序较为繁琐,降低了作业效率。
现有常见的作业工具主要有:羊角锤、扳手、螺丝刀、美工刀、剥线钳、剪刀等,但上述作业工具的功能都较单一,比如:羊角锤只能钉钉子、起钉子,扳手只能打紧、拧松螺母和螺栓,螺丝刀只能安装和拆卸螺丝钉;现在市场上的作业工具虽然种类多种多样,但是都存在着功能单一或无法涵盖上述常用功能的缺点,导致作业工序繁琐,作业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多功能钳,以简化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钳,其包括第一钳柄、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一端的第一钳头、第二钳柄、设置在所述第二钳柄一端的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柄上靠近所述第一钳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栓的一侧相贴合的第一卡紧结构,所述第二钳柄上靠近所述第二钳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螺栓的另一侧相贴合的第二卡紧结构;所述第一钳头的下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钳头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弧形倒钩,所述弧形倒钩的端部设置有U型开口槽;所述第一钳头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上远离所述第一钳头的一端为一字型端头;所述第二钳头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上远离所述第二钳头的一端为十字型端头;所述第一钳头上用于与所述第二钳头相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线束一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钳头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线束另一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剪切刀,所述第二钳头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剪切刀,所述第一剪切刀的刀刃与所述第二剪切刀的刀刃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的后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远离所述第一钳头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用于与紧固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一剪切刀上设置有两个供所述安装柱穿过的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与两所述安装柱一一对应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与所述第一钳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上远离所述螺纹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弹性卡爪,两所述弹性卡爪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柱的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钳头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所述固定孔与两所述安装柱一一对应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爪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紧结构包括由左至右依次相连的第一平面、第一连接斜面、第二平面、第二连接斜面、第三平面、第三连接斜面,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以及所述第三平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依次逐渐降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三角形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0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