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遗迹重现的AR与VR、MR融合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1070.6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9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汪波;周岩;王锐;何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泰铭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7/00;G06V10/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遗迹 重现 ar vr mr 融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应用于遗迹重现的AR与VR、MR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扫描景区中全部遗迹及历史建筑,获取景区内的全部遗迹及历史建筑当前的实际图像及视频信息;
调取资料库中与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相关历史资料,通过历史资料获取与当前遗迹及历史建筑对应的历史原貌图像信息;
按照建筑完成度进行建筑等级划分,结合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的历史原貌图像信息和实际图像及视频信息,通过图像融合方式分别形成AR、VR和MR场景图像,并将AR、VR和MR场景图像发出至数据存储装置中;
当用户佩戴虚拟实现设备观看古代遗历史建筑物时,根据用户所处位置以及用户的佩戴虚拟实现设备中呈现的遗迹及建筑信息,进行VR、AR和MR场景图像切换;
其中,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的等级划分如下:
将完整程度高于83%的遗迹及历史建筑物划分为一级完整度建筑;
将完整程度处于48%至83%范围内的遗迹及历史建筑物划分为二级完整度建筑;
将完整程度低于48%的遗迹及历史建筑物划分为三级完整度建筑;
在所述VR、AR和MR场景图像切换过程中,每个场景的在缓存区域内的预留时间进行如下设置:
其中,T表示当游客运行到一个位置时,此时缓存区域内的三个预备成像方案建筑中,每个预备成像方案建筑的缓存存放时间长度;D表示当存入三个预备成像方案建筑时,游客与对应景点建筑之间的路径距离;D1表示游客运行过程中,游客与存入的三个预备成像方案建筑对应的建筑的实时距离;当(D-D1)/(D+D0)-1/3时,表明此时游客在逐渐远离对应建筑物,则此时在缓存区域内删除当前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满足此条件的预备成像方案建筑;T0表示存储时间基准,其中,T0的取值范围为15—20分钟,并且,T随着D1的变化而变化;D0表示基础标准延长距离,用于适当延长预备成像方案建筑的缓存时间,D0的取值范围为5m——10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的历史原貌图像信息和实际图像及视频信息,通过图像融合方式分别形成AR、VR和MR场景图像,包括:
通过实际图像及视频信息判断遗迹及历史建筑的完成程度,并根据遗迹及历史建筑物的完成程度将遗迹及历史建筑进行等级分类,其中,所述等级分类包括一级完整度建筑、二级完整度建筑和三级完整度建筑;并且,一级完整度建筑的遗迹及建筑的完整程度高于二级完整度建筑对应的遗迹及建筑的完整程度,二级完整度建筑的遗迹及建筑的完整程度高于三级完整度建筑对应的遗迹及建筑的完整程度;
针对一级完整度建筑的遗迹及建筑,通过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的历史原貌图像信息建立与所述历史原貌图像对应的虚拟场景,并利用遗迹及建筑的实际图像及视频信息建立所述遗迹及建筑对应的现实场景,将所述虚拟场景与所述现实场景进行图像视觉融合将形成MR场景图像;其中,所述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均包含遗迹及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内饰结构;
针对二级完整度建筑的遗迹及建筑,通过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的历史原貌图像信息建立与所述历史原貌图像对应的虚拟场景,并利用遗迹及建筑的实际图像及视频信息建立所述遗迹及建筑对应的现实场景,将所述虚拟场景与所述现实场景进行图像视觉融合将形成AR场景图像;其中,所述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均包含遗迹及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内饰结构;
针对三级完整度建筑的遗迹及建筑,通过所述遗迹及历史建筑的历史原貌图像信息建立与所述历史原貌图像对应的虚拟场景,并利用所述虚拟场景形成VR场景图像;其中,所述虚拟场景包含遗迹及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内饰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泰铭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泰铭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10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