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1917.0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毕方成;陈春晓;毕胜成;孟荣华;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康泰科学仪器(济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3 | 分类号: | A61B17/4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道 人工授精 移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包括导管座、导管和内支撑丝。导管由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组成,且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材料制成。导管内管为双腔管道,一个管道内容纳有内支撑丝,另一个管道用于精液移植。双腔通道及内支撑丝的设置加强了导管的可控性,使导管前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弯曲成需要的形态或角度,更易于通过宫颈,且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使用导管支撑件;位于导管远端的导管内管材质柔软,对宫颈和子宫内膜的损伤减到最低;位于导管近端的导管外管材质刚硬,可控性更好;导管前端圆润光滑,可顺畅通过宫颈,防止损伤子宫内膜;导管端部两侧开孔使得精液更易于分散于子宫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
背景技术
人工授精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通常采用移植管将精液经阴道推达子宫中以达到受孕目的。现有的人工授精移植管的导管通常由单一材料制成,导管的不同位置处的软硬度是一致的,不能适合脏器的生理弯曲,也不方便配合施术操作者操作。例如,CN208756115U公开了一种人工授精移植管,其管体软硬度是均匀不变的。此外,现有的人工授精移植管的导管通常采用顶端开口的方式,精液仅由顶端开口进入子宫中,不利于精液在子宫内的分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包括导管座、导管和内支撑丝;所述导管由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组成,所述导管内管套设在所述导管外管内,所述导管内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导管外管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管内管相对于所述导管外管具有延伸出的部分,构成导管的远端部分;所述导管外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管座相连接,所述导管外管的另一端设有距离指示标识;所述导管内管的靠近端部位置处设有侧开孔,所述导管内管的前端圆润光滑;所述导管内管为双腔管道,一个管道空间较小,用于容纳所述内支撑丝,另一个管道空间较大,用于精液移植。
优选的,所述内支撑丝由不锈钢制成,用于支撑所述导管内管,以便将所述导管内管预先弯曲成需要的形态或角度。
优选的,所述侧开孔为两个,便于精液在子宫内分散。
优选的,所述导管内管由柔性材料制成,可将对宫颈和子宫内膜的损伤减到最低,所述导管外管由刚性材料制成,可控性好,便于术者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双腔通道及内支撑丝的设置加强了导管的可控性,使导管前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弯曲成需要的形态或角度,更易于通过宫颈,且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使用导管支撑件;位于导管远端的导管内管材质柔软,对宫颈和子宫内膜的损伤减到最低;位于导管近端的导管外管材质刚硬,可控性更好;导管前端圆润光滑,可顺畅通过宫颈,防止损伤子宫内膜;导管端部两侧开孔使得精液更易于分散于子宫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包括导管座1、导管和内支撑丝5。导管由导管外管2和导管内管3组成,导管内管3套设在导管外管2内,导管内管3的外表面与导管外管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导管内管3的长度大于导管外管的长度,其延伸出的部分构成导管的远端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康泰科学仪器(济南)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康泰科学仪器(济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1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