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组合式泡排球智能加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2737.4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赖欣;贾英杰;陈鑫;刘永辉;王强;杨建英;汪春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1/00 | 分类号: | E21B41/00;E21B4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组合式 排球 智能 加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组合式泡排球智能加注装置,用于石油化工装备领域。其技术方案:由旋转底座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投放泡排球收纳系统和泡排球贮存系统组成;旋转底座系统包括旋转底座、泡排球储存区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电机齿轮、螺旋旋转齿轮和三脚可伸缩支撑台;投放泡排球收纳系统包括漏斗形料筒、四根空心圆柱、圆形盖子和环形壁;泡排球贮存系统包括环形存球区、旋转隔板、落球孔;本装置利用独立贮存区可拆卸结构,灵活调整贮存区的数量,两层环形存球区的独立存放方式有效地避免泡排球相互粘连,保证了对泡排球的最大利用率和增加了开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定时、自动投放的气井泡排球多层组合式智能加注装置,用于石化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石油气井产水积液的快速清除得到了高度重视。常规排积液方法是人工向井中加注具有起泡和稳泡作用的泡排剂,所产生大量低密度的含水泡沫由于压差从管道排出。泡排剂主要有泡排棒和泡排球,泡排球通常采用人工投放方式,该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且易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排水效率低下,将影响天然气的开采效率和工作的稳定。且在投放过程中,会使一定的天然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市场现有的泡排球自动加注装置体积偏大、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生产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层组合式泡排球智能加注装置。本发明利用多层组合式环形独立存球区定时、定量的自动投放泡排球,有效地提高了气井的稳定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组合式泡排球智能加注装置,是由旋转底座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投放泡排球收纳系统、泡排球贮存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由旋转底座、泡排球储存区和驱动电机组成,所述旋转底座主要包括中空圆柱体A、中空圆柱体B和旋转隔板A、旋转隔板B以及连接杆A、连接杆B,中空圆柱体A与中空圆柱体B上下相连接,连接杆A和旋转隔板A相连接,连接杆B和旋转隔板B相连接,连接杆A、连接杆B和中空圆柱体B连接;所述电机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电机齿轮、螺旋旋转齿轮以及三脚可伸缩支撑台,三脚可伸缩支撑台底部和漏斗形料筒的内壁相连接,三脚可伸缩支撑台顶部和驱动电机相连接,驱动电机和电机齿轮相连接,电机齿轮和螺旋旋转齿轮内侧相连接,螺旋旋转齿轮外侧和中空圆柱体A内侧顶部相连接,利用驱动电机控制整个旋转底座旋转;所述投放泡排球收纳系统作为装置的外壳,包括漏斗形料筒、空心圆柱A、空心圆柱B、空心圆柱C、空心圆柱D、圆形盖子和环形壁,空心圆柱A连接圆形盖子,空心圆柱B连接圆形盖子,空心圆柱C连接圆形盖子,空心圆柱D连接圆形盖子,圆形盖子和环形壁顶部相连接,环形壁底部和漏斗形料筒连接;所述泡排球贮存系统主要包括环形存球区A、环形存球区B和旋转隔板A、旋转隔板B,环形存球区A通过支杆A和环形壁内壁的支杆孔A相连接,环形存球区B通过支杆B和环形壁内壁的支杆孔B相连接,旋转隔板A上侧和环形存球区A相连接,旋转隔板A下侧和环形存球区B上侧相连接,环形存球区B的下侧和旋转隔板B的上侧相连接;所述泡排球贮存系统由两层贮存区堆叠组成,每层贮存区相互独立且具有可拆卸的结构,贮存区的增加或减少控制着装置中泡排球的存储数量;第一层泡排球贮存区由上部的环形存球区A、下部的旋转隔板A相连组成,第二层泡排球贮存区由上部环形存球区B、下部旋转隔板B相连组成,旋转隔板A的旋转使在环形存球区A的泡排球通过落球孔A落入到环形存球区B中,旋转隔板B的旋转使在环形存球区B的泡排球通过落球孔B落入到漏斗形料筒中;第一层泡排球贮存区的支杆A和环形壁上的支杆孔A相连,第一层泡排球贮存区的支杆B和环形壁上的支杆孔B相连,实现对每个贮存区稳定支撑。
所述驱动电机和电机齿轮相连接,电机齿轮和螺旋旋转齿轮相连接,旋转底座运转的速度由驱动电机控制,控制投放泡排球的时间,驱动电机底部和三脚可伸缩支撑台相连接以保持驱动电机在工作时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2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