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样检测一体化检测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3170.2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秦晓松;刘勇;温文;张旖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30;C12M1/34;C12M1/00;C12Q1/70;C12Q1/6806;C12R1/93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邵明新 |
地址: | 110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样 检测 一体化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采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样检测一体化检测管结构。其实现样本采集、病毒灭活、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和靶向序列检测等过程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包括检测管身、检测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盖包括拭子存放腔、腔盖。所述检测管身顶部设置有拭子存放腔,拭子存放腔内设置有拭子限位固定部,拭子存放腔顶部设置腔盖,拭子存放腔底部、限位固定部下方设置有滤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样检测一体化检测管结构。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现况: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取受试者的鼻咽拭子/咽拭子样本,进行样本预处理、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
新冠病毒核酸常规检测方法中,在医疗单位普及程度最高的是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该方法是先将新冠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该技术成熟、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是目前对大规模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操作步骤多,检测时间长,对场地、仪器和试剂、人员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要求均较高,无法满足发热患者的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需求。
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是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理想的核酸POCT检测,应可实现取样后,直接在同一封闭的便携式、一体化机器完成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是指尚未达到理想的POCT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辅助仪器设备,降低了实验室场地要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多数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已实现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一体化,如ID NOW (Abbott, San Diego, CA), cobasLiat(Roche Molecular Systems, Pleasanton, CA)及GeneXpert (Cepheid, Sunnyvale,CA),但检测前的新冠样本预处理过程仍然需要独立进行,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对场地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要求也较高。
同时,无论是常规检测方法还是快速检测方法,均需要采样后将标本转运至专业的、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才能进行,而通过鼻咽拭子/咽拭子采集方式获得的样本,尽管配套使用采样管可以避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但是并不会延缓微生物的衰减和死亡;尽管使用保存液可以保持微生物活性,但是保存液往往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微生物容易出现过度繁殖造成样本中微生态失衡。从而影响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延长检测周期,不能满足发热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快速发布的时效性要求,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多不可控因素。
现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风险: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样本在转运、接收及预处理过程中都存在转运、检测等相关人员感染的风险。如新冠样本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样本泄露或溢出,打开密封的样品管、混合样品、移液和清空加样器等操作时可能会产生气溶胶传染。
目前,虽然国际上已经建立了处理新冠病毒临床样本的标准实验室做法,严格控制样本收集、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以防止意外的实验室感染。世卫组织也要求:所有检测程序必须基于风险评估并且只能由专业训练的人员执行,并始终严格遵守所有相关协议。但是仍有很多医务人员(包括采样和检测人员)感染新冠病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3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