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风扇的废气引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3355.3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9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阳若淼;郑潇;孙晓霞;张涛;陈启迪;严宇超;张宇;刘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N3/05 | 分类号: | F01N3/05;F04B41/06;F04D17/16;F04F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废气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风扇的废气引射冷却装置,其包括入口段、散热器、收缩段、蜗壳、风扇、出口段、排气段;入口段与散热器的前端相连,散热器后端依次连接收缩端与蜗壳,蜗壳内置有风扇,蜗壳下开口与出口段相连,蜗壳设有引射器,排气段位于蜗壳的左侧,通过引射器与蜗壳相连,出口段内有出口百叶窗。本发明通过增加气流引射结构,使气侧入口流量增大,散热效率提高;通过增加气流引射结构,使废气出口热量减小,加强配有高功率密度发动机车辆在红外探测下的隐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车辆废气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风扇的废气引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对机电复合大功率动力装置的功率密度要求不断提升,而高功率密度发动机舱的布局却日益紧凑。因此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空间都具有超紧凑性的特点,通常采用较小翅片间距的板翅式结构安装在较为狭小紧凑的空间,具有较大的流动阻力和功耗。在以往研究中,为实现强化换热和紧凑性的提升,往往会导致系统功耗显著增加。如今,随着一体化动力装置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部件与部件、部件与上下游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亟需优化热管理系统内的流动、散热器的换热性能及排气出口温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风扇的废气引射冷却装置,通过在排气道与蜗壳之间引入射流机构,提高散热器换热效率,降低排气道出口温度。
一种带风扇的废气引射冷却装置,包括入口段、散热器、收缩段、蜗壳、风扇、出口段、排气段;入口段与散热器的前端相连,散热器后端依次连接收缩端与蜗壳,蜗壳内置有风扇,蜗壳下开口与出口段相连,蜗壳设有引射器,排气段位于蜗壳的左侧,通过引射器与蜗壳相连。
所述入口段内设有入口百叶窗,出口段设有出口百叶窗。
所述散热器为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
所述散热器分为气侧及水侧,水侧流体在各自管内流动,各管间互不参混;气侧流体在管与翅片所构成的空间中流动。
所述散热器的水侧流体由右侧进水管流入,由左侧出水管流出;所述散热器气侧流体由入口段经过入口百叶窗流入,由收缩段经蜗壳及出口百叶窗从出口段流出。
所述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所述引射器位置包括上部、中部或者下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增加气流引射结构,在不增加装置体积及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使气侧入口流量增大,散热效率提高;通过增加气流引射结构,在不改变出口基本形态的情况下,使废气出口热量减小,加强高功率密度发动机车辆在红外探测下的隐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主视);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立体);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透视);
附图标记:风扇1、蜗壳2、出口百叶窗3、出口段4、排气段5、入口段6、散热器7、收缩段8、引射器9、入口百叶窗10。
图4 为引射器位于上部于不同风扇转速下散热量对比图。
图5 为引射器位于不同部位于相同风扇转速下散热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带风扇的废气引射冷却装置,包括风扇1、蜗壳2、出口百叶窗3、出口段4、排气段5、入口段6、散热器7、收缩段8、引射器9、入口百叶窗10。
入口段6内设有入口百叶窗10,入口段6与散热器7的前端相连,散热器7后端依次连接收缩端与蜗壳2,蜗壳2内置有风扇1,蜗壳2下开口与出口段4相连,蜗壳2的左上部设有引射器9,排气段5位于蜗壳2的左侧,通过引射器9与蜗壳2相连,出口段内有出口百叶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浙江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3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