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3922.5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2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刚;梅运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网盛数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7G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统一 公共 支付 终端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包括支付终端本体,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本发明涉及支付终端技术领域。该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通过设置有识别调节机构和识别调节机构,通过第二气缸带动第二活塞杆和齿条板的移动,由于半圆齿轮与齿条板之间的啮合,从而实现了人脸采集设备以支撑杆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且弹簧的恢复力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延伸,以此带动了卡接杆与卡接槽之间的卡接,对人脸采集设备的角度进行限位,不仅实现了角度的调节,而且提高了人脸识别图像采集的范围,使得所获取的信息更加的精准,以避免多次识别失败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付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支付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有时也称为清算系统,支付系统是由于社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的市场需求而出现、产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现有的公共支付终端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支付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所支付时的安全问题存在较大的隐患,所以人脸识别进行支付的交易,同时通过在进行人脸识别进行支付的过程中,需要人员进行自行调节自身高度或是站姿方位,以至于人脸识别支付过程较为麻烦,同时所能够进行识别的范围较小,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公共支付终端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员进行自行调节自身高度或是站姿方位,以至于人脸识别支付过程较为麻烦,同时所能够进行识别的范围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统一公共支付终端系统,包括支付终端本体,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支付终端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触屏显示器,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识别调节机构,且支付终端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抽拉限位机构,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采集系统和支付系统,且采集系统和支付系统之间实现双向连接,所述识别调节机构中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支付终端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通过滑动组件使得支撑板转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人脸采集设备,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表面开设有移动槽,且人脸采集设备贯穿延伸至移动槽的外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齿轮,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固定安装在支付终端本体的内壁,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一活塞杆的内部与支撑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板,所述半圆齿轮与齿条板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齿条板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固定单元,所述限位固定单元中包括拉动盘,所述拉动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第一挡板与贯穿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贯穿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相对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挡板与卡接杆之间贯穿滑动,所述齿条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卡接杆与卡接槽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中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杆外表面的滑块,所述支撑板的贯穿槽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拉限位机构中包括取票柜,所述取票柜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条,所述凸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支付终端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且位于凹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凸条与限位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与凹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取票柜与放置槽的表面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网盛数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网盛数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39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气测试仪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