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管道线缆宽度识别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4505.2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2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烽;赵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源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G01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管道 线缆 宽度 识别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管道线缆宽度识别平台,包括:现场管道结构,由多个相互卡接的PVC管构成,共同组成了单个建筑墙壁的供电管道;拉拽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现场管道结构的末端,用于拉拽电缆卷轴结构上的电缆的起端,以将所述电缆卷轴结构卷起的电缆拉拽并穿过所述现场管道结构的多个相互卡接的PVC管;电缆卷轴结构,用于预先卷有预设长度的电缆以供所述现场管道结构使用;径向解析机构,用于发出线缆过细信号。通过本发明,能够在引入自动化整体建筑墙面电缆穿管机制以解放人工的同时,对送往供电管道的被水平拉直的用于PVC管的电缆的粗细程度执行现场检测,从而避免建筑开发方在电缆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管道线缆宽度识别平台。
背景技术
PVC可分为软PVC和硬PVC。其中硬PVC大约占市场的2/3,软PVC占1/3。软PVC一般用于地板、天花板以及皮革的表层,但由于软PVC中含有增塑剂(这也是软PVC与硬PVC的区别),物理性能较差(如上水管需要承受一定水压,软质PVC就不适合使用),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了局限。硬PVC不含增塑剂,因此易成型,物理性能佳,因此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聚氯乙烯材料生产过程中,势必添加几种助剂,如稳定剂,增塑剂等等,倘若全部采用环保助剂,那PVC管材亦是无毒无味环保的制品。
当前,在对建筑工地的单面墙壁执行电缆铺设操作时,一般需要先在墙壁内嵌入PVC管道以防止后续铺设的电缆与墙壁直接接触,然而,由于单个墙壁的供电管道的PVC管道较多,所需要的电缆长度也较为可观,导致存在较细电缆混入的空间,同时PVC管道内部人工电缆铺设也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管道线缆宽度识别平台,能够在引入自动化整体建筑墙面电缆穿管机制以解放人工的同时,对送往供电管道的被水平拉直的用于PVC管的电缆的粗细程度执行现场检测,从而保证穿入供电管道内部的每一段电缆的质量。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1)引入包括拉拽电动机、电缆卷轴结构、信号提取部件以及同步调节部件的定制电缆画面采集机构实现对送往供电管道的被水平拉直的用于PVC管的电缆的粗细程度的现场检测提供数据基础;
(2)采用基于最小径向尺寸的智能化识别机制对送往供电管道的被水平拉直的用于PVC管的电缆的粗细程度执行现场检测,从而避免质量不达标的较细电缆被送入供电管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管道线缆宽度识别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现场管道结构,由多个相互卡接的PVC管构成,共同组成了单个建筑墙壁的供电管道,每一卡接处衔接的两个以上PVC管之间是相通的;
拉拽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现场管道结构的末端,以直流无刷电动机来实现,用于拉拽电缆卷轴结构上的电缆的起端,以将所述电缆卷轴结构卷起的电缆拉拽并穿过所述现场管道结构的多个相互卡接的PVC管;
电缆卷轴结构,以卷辊模式实现,用于预先卷有预设长度的电缆以供所述现场管道结构使用;
信号提取部件,设置在所述电缆卷轴结构处被水平拉直的电缆的正上方,用于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完成一次对其正下方电缆的图像信号拍摄动作,以获得即时拍摄画面;
内容校正部件,与所述信号提取部件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即时拍摄画面执行亮度不均匀的内容校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校正处理画面;
定向滤除部件,与所述内容校正部件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校正处理画面执行脉冲噪声滤除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定向滤除画面;
信号增强部件,与所述定向滤除部件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定向滤除画面连续执行边缘增强处理和利用频域的画面内容增强处理,以获得对应的连续增强画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源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源达电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4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