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缓释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5299.7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霄;郑广瑛;朱思泉;谈旭华;查旭;赵阳;李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54;A61L27/16;A61L27/20;A61F2/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缓释型 人工 晶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药物缓释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载药层和基底层:
(1)制备含有β-环糊精的载药层原料;
所述载药层原料为丙烯酰-β-CD,丙烯酰-β-CD的制备方法为:
将β-环糊精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搅拌溶解后,加入三乙胺,搅拌使所有物料溶解;在0℃氮气气氛保护下,向溶液中滴加入丙烯酰氯,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抽滤,向滤液中加入丙酮以沉淀出丙烯酰-β-CD;再次抽滤获得产物滤饼,用丙酮清洗滤饼后,得到滤饼纯化产物,即为载药层原料;
其中,β-环糊精、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胺、丙烯酰氯的比例为6g:40mL:14mL:5mL;
或者,所述载药层原料为甲基丙烯酸-β-环糊精,甲基丙烯酸-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为:
将β-环糊精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得到β-CD混合溶液;将对甲基苯磺酰氯溶于乙腈溶液,并逐滴加入至上述β-CD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上述混合溶液2h以上,过滤,滤液在4℃下过夜并沉淀;其中,β-环糊精、对甲基苯磺酰氯的质量比例为6:1;
洗涤并干燥沉淀物,用过量乙二胺溶液溶解沉淀物并置于水浴箱中,75-80℃保温4h以上,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丙酮,所获得的白色沉淀物洗涤干燥后获得纯化的EDA-β-CD;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EDA-β-CD等摩尔比例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60-65℃下反应6h以上,室温下真空干燥,所获得的白色物质即为取代度为1的甲基丙烯酸-β-环糊精;
(2)制备载药层混合溶液:
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剂、载药层原料、引发剂搅拌混合,形成载药层混合溶液;
以摩尔份数计,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份数为30-70份和70-30份,二者的摩尔份数之和为100份,在此基础上,另外加入0.1-1.0份的载药层原料、0.5-2份的交联剂和0.5-2份的引发剂;
(3)制备基底层:
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剂、引发剂搅拌混合,形成基底层混合溶液;
以摩尔份数计,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份数为30-70份和70-30份,二者的摩尔份数之和为100份,在此基础上,另外加入0.5-2份的交联剂和0.5-2份的引发剂;
S2,制备人工晶状体:
利用基底层混合溶液制备出基底,然后将载药层混合溶液负载在基底上,制备出人工晶状体预成品,清洗后得到含有载药层的人工晶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缓释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方法如下:将基底层混合溶液注入热聚合模具内,热聚合反应完成后,得到基底层;将载药层混合溶液注入热聚合模具内的基底层的内侧表面上,热聚合反应得到人工晶状体预成品,清洗后得到含有载药层的人工晶状体;
热聚合反应的条件为:在50℃条件下恒温加热6-12h,然后升高温度至70℃,继续加热24-3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缓释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通过医学检测获得与术眼相匹配的个性化人工晶状体的形态和参数;然后以基底层混合溶液为原料,利用3D打印联合光固化技术制备基底层;最后利用3D打印联合光固化技术将载药层混合溶液固化负载在基底层的前表面,经过清洗、打磨、消毒,最终获得适合个体术眼的前部具备药物缓释能力的人工晶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物缓释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人工晶状体用的热聚合反应模具结构如下:
包括溶液腔(1),围绕所述溶液腔(1)的外壁设有加热装置(2),所述溶液腔(1)的顶部设有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处安装有顶部密封盖(3),所述溶液腔(1)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溶液腔(1)的底部开口的下方还设有基体腔(4),所述基体腔(4)为圆柱形,其内直径与人工晶状体横截面外直径相匹配,所述基体腔(4)的顶部设有顶部腔口,底部设有底部腔口,且所述顶部腔口与所述溶液腔(1)的底部开口相互连通,且所述基体腔(4)的直径比所述溶液腔(1)的直径大,所述底部腔口处密封盖合有底部封闭盖(5),围绕所述基体腔(4)的外壁设有冷却装置(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52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钙钛矿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膝内外翻康复矫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