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6330.9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9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古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影像 诊断 自动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包括调节机构、头部控制机构、清洁机构、支撑环、固定框、底座和CT机,所述调节机构滑动连接在固定框的内部,头部控制机构设置在固定框的一侧,清洁机构设置在固定框的下端,支撑环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框安装在支撑环的上表面,CT机滑动连接底座的内部。该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在使用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使双向锥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调节N形支撑框的横向位置,然后通过第三电动推杆的伸展使,双向锥齿轮与斜齿条啮合,调节N形支撑框的纵向位置,从而起到了自行调节的病人体位的作用,提高了检测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目前,CT图像的采集过程中大多需要人为进行患者仰卧/侧卧/平躺体位的指导、调整,工作量较大,而CT图像采集的过程也是需要人为去操作调控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了CT图像的质量,为了保证CT图像的准确性,每次进行CT检测的时候,为了保证与上次体位的一致性,都需要人为的对病人的体位进行调整,既麻烦还不容易保证体位的准确性,同时现有的在对头部进行CT检查时,不方便固定头部的位置,同时在头部固定后,不方便对头部的偏转位置进行微调,影响检查的精确性,现有的CT设备在使用完后,支撑平台上会残留病人的病菌,容易造成病菌感染,而现有的CT设备的工作台一般都是人为进行清洁的,十分的不方便,现有的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存在不方便调节病人的体位、不方便固定和调节病人的头部、不方便清洁设备的工作台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影像诊断自动化系统,包括调节机构、头部控制机构、清洁机构、支撑环、固定框、底座和CT机,所述调节机构滑动连接在固定框的内部,头部控制机构设置在固定框的一侧,清洁机构设置在固定框的下端,支撑环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框安装在支撑环的上表面,CT机滑动连接底座的内部;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N形支撑框、螺杆、第一齿轮、斜齿条、双向锥齿轮、第一电机、螺环,所述固定框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调节板,第一电机安装在调节板的外表面上,双向锥齿轮设置在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上,斜齿条设置在N形支撑框的下表面上,斜齿条与双向锥齿轮相互啮合,螺环设置在N形支撑框的下表面,螺环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螺环通过内螺纹与螺杆传动连接,N形支撑框的内底壁安装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第一齿轮设置在螺杆的外表面上,第一齿轮与双向锥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未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屏拼接总成
- 下一篇:考虑动态增容的主动配电网灵活性范围计算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