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6352.5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3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梁浩;柳洲;麦焕;陈宇强;王季彦;刘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月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出风装置,包括:风筒,设置有第一过口;动力组件,设置在风筒内,包括连接设置的风叶和动力件,动力件适于驱动风叶沿相反的第一旋向或第二旋向转动;第一网罩,设置在风筒的一端,对应风叶呈第一旋向时的出风方向设置,包括呈扇环或环状设置的第一格栅区,第一格栅区上的格栅结构沿第一旋向倾斜设置,且与风筒出风方向对应倾角为β,第一格栅区上各个格栅结构的对应倾角β沿第一旋向逐渐增大,0<β≤30°。通过试验,当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后,在提升散风范围的同时,经第一网罩的出风风阻减小,出风风速和出风风量影响较小,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循环扇外侧格栅结构在实现散风功能时风阻过大,影响出风风感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扇相比落地扇增加了涡轮风叶和扩压风筒等结构,可以让风沿着一定的方向呈螺旋形吹出,随着扇叶搅动,最终可形成螺旋形的柱状风,其风速高、送风距离远,更适宜循环室内空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循环扇高速螺旋吹风,送风集中的同时,也降低了循环扇的出风范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调整风扇外侧用于出风的格栅结构构造,遮挡部分出风风道进行散风,但是会大幅度增大出风风阻,降低了循环扇的出风风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循环扇外侧格栅结构在实现散风功能时风阻过大,影响出风风感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出风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包括:风筒;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风筒内,包括连接设置的风叶和动力件,所述动力件适于驱动所述风叶沿第一旋向转动;第一网罩,设置在所述风筒的一端,对应所述风叶呈第一旋向时的出风方向设置,包括呈扇环或环状设置的第一格栅区,所述第一格栅区上的格栅结构沿所述第一旋向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风筒出风方向对应倾角为β,所述第一格栅区上各个格栅结构的对应倾角β沿所述第一旋向逐渐增大,0<β≤30°。
第一格栅区上的相邻格栅结构,其对应倾角β的差值相等。
第一网罩还包括:第二格栅区,与所述第一格栅区沿环向交替间隔设置,并共同成型有环状设置的第一格栅环层,所述第二格栅区的格栅结构与所述风筒的出风方向间夹角为γ,0°≤γ≤5°。
第一格栅区上格栅结构的对应倾角β中的最小值为βmin,βmin>γ。
γ=0°。
第一格栅环层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格栅区和两个所述第二格栅区,所述第一格栅区对应的圆心角为180°-α,所述第二格栅区对应的圆心角为α,20°<α≤90°。
第一网罩还包括:第二格栅环层,套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格栅环层的内侧,所述第二格栅环层和所述第二格栅区的格栅结构同型设置。
第一格栅环层的直径为D1,所述第二格栅环层的直径为D2,0.45≤D2/D1≤0.6。
第一格栅环层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格栅环层的直径为S2,0.2≤S2/S1≤0.4。
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网罩,设置在所述风筒的另一端,所述动力件还适于驱动所述风叶沿与所述第一旋向相反的第二旋向转动,所述第二网罩对应所述风叶呈第二旋向时的出风方向设置,适于将所出气流集中排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网罩上的格栅结构呈螺旋状设置,旋向与所述第二旋向相反。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出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伏板合片防错片中心点位确定方法